赵建民,一个地道的庄稼汉子,因为勤劳朴实、执着奋进、乐于奉献、履职优秀而连任巴中市、通江县人大代表。一路走来,他不忘初心,把艰苦创业、默默奉献贯穿到生命全过程,影响、带动和关心、帮助他人从未间断。
赵建民话虽不多,却干了很多事。他在教育战线代过课,在乡镇集体企业干过多年,早在1996年就办起了巴中市首家一次性圈养200余头商品猪的规模化养殖场,2003年建起了通江县广纳镇首家生猪定点屠宰场;2006年流转撂荒土地100亩,将务工挣得的几十万元全部投入搞农业开发,建起了集灌溉、养殖为一体的7口水塘,水面远超100亩。2007年被农业部评为 “全国种粮大户500家之一”,2010年被表彰为“四川省第六届劳动模范”。赵建民在发展生态渔业中,每年为周边百姓提供劳务支出10余万元、提供免费灌溉服务100多亩,受益人是周边困难群众。他常说“使用困难家庭劳动力也是一种扶贫方式,帮助别人的同时对自己也是一种心灵上的洗礼”。
赵建民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从未当过村社干部,却甘于奉献,做出了许多不平凡的事。他积极响应“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为贫困群众争取到和利用好政策,送种子、送农药、送化肥,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条件。特困户赵玉平患强直性脊柱炎症致残二级,妻子患类风湿疾病,因疾不育收养一男弃婴,家境极其困窘,2015年因驾驶电瓶车摔伤再度致病,卧床终身。赵建民知情后,积极为其问医寻药,凭着一股子执着劲儿,在近10个月的时间里先后9次助其辗转治疗,有所好转。赵玉平后因多种并发症和繁重债务,不堪重负,服药而亡。他虽走了,赵建民却不顾自己膝关节陈旧性骨折复发,仍旧为其妻四处奔走八方呼吁,得到乡政府、县民政局的救助和县工商联、妇联、总工会、关工委的关怀帮助,还通过社会公益和慈善机构募捐,筹集资金近4万元,对一个极度困难的家庭来说,虽显杯水车薪、微不足道,精神鼓励却是一种生活信心的提升。近年来,赵建民共帮扶赵克雄、张安身、易国兴等困难家庭11户、贫困人口达47人,大家赞他“热心肠”。
作为人大代表,赵建民从来不敢忘记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职责。去年10月的一天,他上华西医院复查疾病,偶遇一医患纠纷,见患者家属在急诊科门前面对成百上千人大喊“华西医院草菅人命……”赵建民心想,这样闹下去始终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并且对在全国享有盛誉的华西医院也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随即当众表明自己人大代表的身份,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在双方的认可下,参与了华西医院医务科主持的同意他以人大代表身份参与调处医患纠纷的座谈会,在华西医院尚属首例。随后几天里,赵建民细心查阅患者病案资料,找出证据劝说院方,同时对患者家属做了大量的劝解疏导工作,经他先后4次近50天的艰辛努力,最终使这场沸沸扬扬的医患纠纷画上和谐的句号,把人大代表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赵建民说,在未来的发展中,他会撸起袖子加油干,把生态水产养殖做大做强,影响身边、带动周围;把需要关心、帮扶的困难群众关心到位、帮扶到位,让他们感到温暖、看到希望,早日脱贫致富,同步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