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与罗代表摆谈,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党委政府对贫困户的关心和关怀,我脱穷帽子的劲头更足了。”昭化区柏林沟镇马蹄滩村五社65岁建卡贫困户黄安玉动情地说。
黄安玉口中的“罗代表”就是广元市第七届人大代表罗军。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罗军立足马蹄滩村第一书记的工作岗位,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
脱贫攻坚,人大代表责无旁贷。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同罗军一样,在“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中,积极活跃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通过自身优势献计献策、出招出力,用行动诠释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责任和担当。
高度重视,充分调动代表积极性
广元是秦巴山区连片贫困地区,是全省6个整体纳入扶贫开发范畴的市州之一,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繁重。脱贫攻坚是广元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
为了更好将人大代表在脱贫攻坚中的潜力发掘出来、热情释放出来、作用发挥出来,广元市人大常委会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的安排部署,及时下发通知,结合广元实际,在各级人大代表中继续倡导开展“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号召代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为全市实现从整体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跨越做出应有贡献。
为此,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充分调动人大代表参与扶贫攻坚的积极性,深入研究人大履职与脱贫攻坚的结合点。各级人大常委会领导率先垂范,倾心倾力帮扶贫困村,为联系贫困户脱贫致富出谋划策。
同时,结合代表履职考评工作,将人大代表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代表履职考核重点内容。开办“人大代表再行动”宣传栏目,大力宣传代表履职先进典型,推动代表在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中主动作为、勇于担当、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代表的模范带动作用。
全市各级人大代表迅速行动,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在脱贫攻坚这场攻坚战中争做“排头兵”。
履职尽责,做贫困群众的贴心人
在罗军的民情日记上,密密麻地记录下了干部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心声和工作感悟。每月除了在他所帮扶的贫困村马蹄滩村上工作20天以上的时间外,罗军还深入柏林沟镇近200余名贫困户家中,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帮助分析总结致贫原因,宣传脱贫攻坚相关政策。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要带着感情为贫困群众服务。”罗军为贫困群众送去脱贫政策、讲致富信息、传发家技术,充分激发他们脱贫摘帽斗志。
罗军还善于发挥人大代表的优势,积极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良言献良策促脱贫。他在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加大对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产业扶贫投入、加强群众思想教育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住上好房子的规划建设标准改进”建议,提出“整村规划、分户适度发展、强化跟踪服务”的产业发展建议,提出“发挥各级干部宣传教育引导主体作用,常态化抓贫困村贫困户风气习惯养成”的建议等。
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在脱贫攻坚中,各级人大代表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开展走访调研,通过入户走访、实地察看、民情恳谈等方式,分析贫困原因,找准脱贫举措。通过自身优势献计献策、出招出力,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出意见建议,跟踪督办落实,有效推动贫困群众最迫切、最急需问题的解决。
带头示范,做群众致富领路人
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房屋破败不堪,大部分耕地荒废,村民吃水需要到处找……这是4年前朝天区朝天镇三滩村的窘相。
看到家乡落后面貌,朝天镇人大代表赵清明毅然回乡投资建设家乡,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他自掏腰包建水池、硬化道路,彻底解决村民“吃水难”“行路难”。
产业才是致富增收的希望,赵清明通过发展藤椒种植增加村民收入。如今,藤椒基地已达到3000亩,辐射带动了周边3个村藤椒产业发展,并解决了近600人的剩余劳动力。
市人大代表赵海伶带领群众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生产订单+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按股分红+基地带农户”等运作模式,建立统一服务、股份作合作、一体化经营等多种形式利益联结机制,联系了企业和农户,连接了生产、加工和销售,沟通了山里山外,架起了农民致富增收的金桥。
作为地地道道的农民,市人大代表王钦一心想着如何帮助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为促进群众多方增收,他在灵芝生产过程中坚持使用当地劳动力和留守人员,年劳务支出达18万余元,部分农户仅凭这项就增收近6000元。他还引导群众发展食用菌,低价向12户贫困户提供菌袋28万袋,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他们销售食用菌。
苍溪县人大代表刘大勇为了帮扶贫困户脱贫奔康,他特别推出专合社“赊养”模式,即赊账给贫困户购买土鸡苗和饲料,待土鸡销售后,专合社再在养殖农户销售收益中扣除赊欠的款项,给予了贫困户脱贫奔康的自我造血能力。目前,刘大勇帮扶贫困户24户,年赊养土鸡4万余只,既化解了个别贫困户等、靠、要的惰性思维,又使贫困户有了脱贫的稳定收入。
但愿苍生俱饱暖,求真务实有担当。在“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中,广元市各级人大代表胸怀群众脱贫致富梦想,在脱贫攻坚一线树榜样、作表率,带领贫困群众脱贫奔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