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过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游客,无不深深地迷恋上这里的瑰丽景色和雄伟山川。
甘孜是全国第二大涉藏地区重要组成部分、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这里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原始、最独特的高山生态系统,集中了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的所有自然之美,集聚了四川省尚未开发50%的世界级旅游资源,“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国道317/318线横贯全境,交汇了被誉为中国十大精品旅游带的藏羌彝文化带、茶马古道生态文化带、长征红色记忆带、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
全国人大代表肖友才说起甘孜的旅游资源,如数家珍。他近日告诉记者,甘孜州已查明旅游资源36095个,其中优良级旅游资源6298个,资源总数和优良级、四级、五级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已建成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20个,A级景区从2015年的4个增加到2020年的81个,总量居四川省第二,仅次于成都市。同时,甘孜历史文化古朴厚重,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世界级和国家级“非遗”资源达到28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18个,均居全省第一。州歌舞数据库数据总量达到3542个,居全国涉藏地区第一。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肖友才说,近年来,甘孜州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坚定绿色发展道路,在全国率先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围绕建成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坚持全域旅游全要素、全过程、全时空、全人文“四大理念”,按照门票经济与产业经济、景区景点与全域环境、观光旅游与康养休闲、基础设与配套建设、规定服务与理念服务“五个并重发展”的思路,强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切实把旅游产业培育为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群众增收、民族团结的主导产业、富民产业、和谐产业。
数据最有说服力。记者了解到,2017年以来,甘孜州接待游客连续3年实现一年上一个千万台阶目标。2020年,在疫情巨大冲击下,仍然接待游客3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41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末的2.89倍、3.28倍。甘孜州已经成为全国旅游热度最高、旅客评价最好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之一,全域旅游实现从起步到起飞的历史性跨越。
虽然甘孜州全域旅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肖友才却皱起了眉头。原来,甘孜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正面临“拥有世界顶级文化旅游资源、但是创建道路异常艰辛”的尴尬局面。他说,甘孜州创建覆盖范围广名额少。按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第10条要求,地级创建单位其辖区内70%以上的县级创建单位通过验收后方可提出验收申请,甘孜州至少需要13个县(市)通过验收后才能提出地(州)级验收申请,而每年各省仅有3至5个县级创建单位验收认定名额。目前全州还没有1个县(市)通过验收认定。
高级别景区数量不足。肖友才说,按照县级创建单位供给体系“具有不少于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或具有2个以上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或具有2个以上省级旅游度假区;或具有1个4A级旅游景区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等条件来看,目前,甘孜州符合品牌数量要求的仅有康定、泸定、道孚、石渠、稻城、丹巴、理塘7县(市)。
资源优势转化难。据肖友才介绍,甘孜州是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矛盾较为突出,文化旅游优势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较为困难,除经济基础、社会发育程度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外,智慧旅游、应急救援、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也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央将继续加大对四省涉藏工作的支持力度,帮助涉藏州县改善基础设施、加强生态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特色产业,让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肖友才提出了关于支持甘孜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议,恳请国家有关部委给予甘孜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政策倾斜。
肖友才希望调减地级创建单位辖区内县级创建单位验收比例,由70%调整为50%。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县(市)不作数量限制,按照“成熟一个、验收一个”的原则,由市(州)申报,省级初验后,国家文旅部进行检查验收。
肖友才建议降低验收认定标准中对品牌数量的要求,将“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纳入县级创建单位供给体系,“具有1个及以上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或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即可申请验收认定。”
肖友才期盼国家文旅部等有关部委,加大对甘孜州旅游交通、景区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智慧旅游、旅游厕所、应急救援等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建设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