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市蒲江县寿安街道吕石桥村,有这样一位村支书,她坚持与县委同心、与政府同力、与人民同声、与大局同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勇担使命,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就是白蓉华,一位扎根乡村、心系乡亲的四川省人大代表、蒲江县人大代表。

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坚定不移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开拓更多乡村振兴路径。
“我们的白书记,特别敢担当、特别能吃苦,跟着她,我们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提到白蓉华,村民们对她赞不绝口。
助力易淹区搬迁 从“安全底线”到“幸福高线”
寿安易淹区地势低洼、三江汇流,洪涝灾害易发多发,当地村民、粮田数次遭受洪涝灾害。为更加有效解决易淹区内涝隐患,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1年底,蒲江县第十五次党代会向全县人民作出庄严承诺:系统实施该片区治理工程,让“易淹区”变成“逸安居”。
寿安易淹区治理工程,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9.04平方公里,涉及6个村(社区)。为促使易淹区搬迁工作顺利开展,人大代表们没有视而不见,而是主动担当,架起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连心桥”,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深入开展沟通协调工作。
他们深知,只有彻底解决易淹区问题,村民才能过上安稳日子。于是,他们穿梭在泥泞的田间地头,挨家挨户走访调研,倾听村民的心声与诉求,认真记录下每家每户的情况。

一次次的沟通、一次次的参与,是代表履职、代表监督的生动写照,是代表关心群众安危冷暖、奋力奔跑在履职路上的生动记录。
翻开他们的笔记本,厚厚的本子里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据与细节,传递着群众所忧所想所盼。2021年底县人代会期间,白蓉华、范碧琼、龚艳秋三位代表一起提出《关于解决寿安易淹区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建议》,进一步建议对易淹区农户实行易地搬迁、引导农户进行产业结构转型、系统实施流域综合治理等。
2022年底,蒲江寿安易淹区系统治理工程正式开工,白蓉华积极投身于吕石桥村涉及的项目建设中。

她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她带领党员干部,安抚村民的焦虑情绪,耐心解释搬迁的好处与安置方案;她积极参与吕石桥村新居的项目中,从选址到设计,从调地到建设,从施工到验收……白蓉华忙得像个陀螺,只为给吕石桥村村民打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新家园,确保他们早日住进新房、搬进新居。
经过紧锣密鼓地推进,长期困扰群众的洪涝灾害得到有效治理,群众实现“应搬尽搬”,2024年9月24日,易淹区系统治理工程正式启动分房仪式。
这片曾经饱受洪水侵袭的土地如今焕然一新,提前两年,兑现了县委、县政府对全县人民的庄严承诺,昔日的“易淹区”如今已变身成为“逸安居”。

吕石桥村涉及的202户,563名群众,搬进了川西民居风格的新居。
新居宽敞明亮,设施齐全,再无洪灾之忧。
村民张大娘激动地说:“多亏了党和政府对我们老百姓的关心关爱,也多亏了我们的白支书这段时间‘磨破嘴、跑断腿’的引领带动,大家才能早点住上好房子,过上安稳日子。”
守护粮食底线 从“低效园地”到“丰收沃土”
民以食为天,仓廪实则天下安。
白蓉华深知粮食是国家的命脉,她立志要守护“天府粮仓”,用心守好人民群众的“米袋子”。
说干就干,吕石桥村依托易淹区产业转型工程,实施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创新“园区+科研院所+品牌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多元发展路径,力争把吕石桥村打造成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板标杆。
2023年初,他们通过实施退堤、还田、复垦等6大策略,整合土地资源,将低洼地段和低效园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
白蓉华邀请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和高校相关专家以及蒲江县“两个替代”讲师团对种植户、返乡创业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开展培训,组织学习种植经营管理经验,构建一批以粮油生产经营为重点的农业职业经理人骨干队伍,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同时,吕石桥村还引入粮油产业科技示范核心区项目、新型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项目、数字乡村绿色防控项目、现代化机械设备项目、科普教育实践基地等多个项目,依托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力量,选用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培育的优质高产早熟水稻、彩色油菜等,推动粮油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助力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吕石桥村的粮食产量,从以前平均亩产500公斤,到现在平均亩产600公斤。
2024年,吕石桥村代表性田块平均亩产达到了838.8公斤。
村民李大哥感激地说:“白支书带领我们种出了好粮食,村里的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了。”

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 从“单一农业”到“多元经济”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
只有发展多元经济,才能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她积极探索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赋能集体经济发展。
2024年,先后举办的菜花节、丰收节、国风诗会,展示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成果,让前来游玩的30万游客看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地区的巨大变化。
菜花节期间,金黄色的花海让游客流连忘返。村民们开发的菜花饼、菜花酒等特色产品,让游客赞不绝口。
秋风起,稻浪翻。
稻田摸鱼比赛、农家美食坝坝宴、水稻采收……一场场激动人心的农耕赛事,将关于丰收的喜悦推向高潮。
活动现场,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如今的吕石桥村,村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持续稳步提高。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8500元增加至2024年38000元,村集体经济由2015年负债30万到2024年突破100万元。
白蓉华表示,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带领村民共同富裕是自己的初心使命。未来,将继续扎根农村、深耕农业,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和广大的村民一道,在农村这片希望的沃土上挥洒汗水,共绘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