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刚过,草木吐露新芽。
经过“大禹故里,中国羌城”的牌匾,来到距离县城20多公里的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五星村,一眼望去草木青葱,不时传来几声鸡鸣狗吠,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2月17日,用“苦黄连”为老百姓带来“甜日子”的全国人大代表,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五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余绍容,一大早就来到村“党群吉米家园”(吉米,羌语中“心连心”的意思),整理今年即将带去全国人代会的“新点子”。

走村串巷听民声
“今年我重点关注加强野生动物对农地、作物致害的防控工作相关方面。”刚刚坐下,余绍容就对记者说道。
原来,最近有越来越多的群众向她反映,“居住”在山上的野猪、野猴等野生动物时而溜出来“偷”玉米、大豆等粮食吃,“这里啃一口,那里咬一下,不仅破坏了庄稼,还把田地搅得乱七八糟。”
“前年有头野猪从山上跑下来,把我家一两亩玉米地捣得东倒西歪,玉米啃得七零八落。我们这里生态倒是越来越好咯,但是这些野猪、野猴子乱窜也让人头痛!”村民沈建容一家诉着苦。
“就是就是,我家那时候也遇到这个情况的,损失大哟。”另一位村民在旁附和。
“你们放心,这肯定不是我们一个地方的问题,全国各地都是普遍存在的。我正在准备相关代表建议,要带到全国人代会上去。”余绍容拉着村民们的手说。
因地制宜出点子
随着我国生态建设及天然林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等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落地,野生动物得到了较好保护。
“自2021年3月以来,全县发生野生动物致害事件1400余起,年均农作物受损面积1000余亩,直接经济损失100余万元。”余绍容经过调研,发现除了本地情况严峻,全国各地野生动物损害农作物、伤害人畜的情况也并不罕见。
据悉,野生动物致害防控无上级专项资金,发生野生动物致害的地方多为老少边穷地区,地方财政困难,无力长期投入资金开展野生动物防控工作。对此,余绍容拟对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及补偿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从资金保障模式、改变种植结构等方面,建立应对野生动物危害的长效机制。
“要致富,先修路。”余绍容每年都要提关于路网交通方面的建议,今年也不例外。“将茂县至三台县的高速公路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意义重大。因为茂三公路位于成渝都市圈周边区域,也是西向出川入藏的重要高速通道,建成后对于绵阳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改善入藏交通运输条件都有助益。”余绍容兴致勃勃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