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代表工作 > 代表风采

人大代表李莎:把青春根植于乡村大地上

时间 2025-03-20 来源 西充县人大
[ 字号大小:]
  在西充县占山乡占山寺社区的田间地头、街头巷口,总能看到一个步履匆匆的身影,她就是优秀县人大代表、占山寺社区党支部书记李莎。从大学毕业到回村担任社区书记,这个戴着眼镜、走路带风的90后女孩把青春扎根田间,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干书写乡村振兴的答卷,以人大代表的身份架起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扎根基层:成为“多面手”

  2020年,初到占山寺社区的李莎曾因缺乏基层工作经验而迷茫,但她深知“群众事无小事”。面对脱贫攻坚数据统计的难题,她主动请缨,发挥计算机专业特长,连续加班20多天,将3000余份纸质档案转化为精准电子台账。四年间,她走遍社区家家户户,从政策宣传到矛盾调解,从资料整理到民生服务,逐渐成为群众口中“东家长西家短都清楚”的“百事通”。
  “李书记待我们跟亲人一样!”居民李胜提及这位年轻的书记、县人大代表时眼含泪光。他自幼带病,无法从事体力劳动,为保证其基本生活来源,李莎经过多次汇报,成功为其申请到了公益性岗位和特困补助。如今,她的手机里存着327位居民的联系方式,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困境儿童袁某某需要定期关怀”“吴大姐患有大病有返贫风险”等亟待解决的民生难题。
 
 
攻坚破难:啃下“硬骨头”

  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期间,面对社区大量务工家庭“白天难见面”的困境,她创新思路破解难题,带领工作队夜间入户,精准登记,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2022年4月新冠疫情反复,她不顾个人安危,主动投身疫情防控一线。老同志劝她“留得青山在”,她却说:“我是社区书记、县人大代表,必须冲在最前头!”从组织核酸采样到物资配送,从政策宣传到心理疏导,她用柔肩扛起守护社区平安的重任。2024年5月,蓬深22号井建设需临时征用社区土地,涉及多方利益协调,工作推进困难重重。她带着社区班子利用夜晚时间逐户走访,耐心讲解政策利弊,倾听群众诉求,仅用两个月就啃下这块“硬骨头”,保障工程顺利落地。
  为方便群众出行,她多方筹措资金,新建社区道路2000米,硬化入户道路1000米。为推动群众增收,她紧紧抓住鱼米之乡打造契机,推动完成4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引进知周农业公司发展粮油种植,吸纳群众就近务工,群众年均收入增加1万元以上。她说:“只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就没有干不成的工作!”正是这份“踏破铁鞋”的恒心,让她在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中屡破难题。
 
 
履职为民:当好“代言人”

  “当选人大代表,既是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只有躬身笃行、积极履职,才能真正当好群众‘代言人’。”这是李莎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心声。今年是李莎当选县人大代表的第4个年头,每一年,她都提出务实有效的建议,真正为群众发声。2023年,她在走访中发现部分群众对基层医疗服务有一些意见,耗时三个月,走访了7个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详细了解情况,摸清存在问题,在2024年初的县人代会上提交了《关于规范医护人员诊疗行为的建议》。她的建议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进行了认真办理。“现在去医院,医生会主动解释病情,护士还会教我们健康管理。”村民老周的就医体验印证了建议的落地成效。
  在日常的走访中,她还发现一些农村入户道路未硬化,群众出行不便,特别是在下雨天一脚泥不说,老人还容易滑倒,在今年初的县人代会上,又提交了《关于持续完善和建设农村入户路最后一米的建议》。李莎在人大代表的履职之路上,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也因此获得了2024年度优秀县人大代表的殊荣。
  从青涩的年轻社区干部到优秀的人大代表,李莎用双脚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民忧,她像一束微光,照亮社区角落,温暖群众心田,更诠释了“人大代表”四字背后的千钧重量。这位扎根西充乡村大地的90后姑娘,正以“铺路石”般的坚韧,在人大代表的履职路上书写着不平凡的篇章。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