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代表工作 > 代表风采

省人大代表李金平:推广手机“种”姜 打造“绿色引擎”

时间 2025-08-14 来源 人民权力报
[ 字号大小:]


  “地里铺水管、生姜睡地暖”,在威远县新店镇,反季节种植的“锅炉姜”是当地响当当的特色农业名片。如何让“特色”更“绿色”?省人大代表,威远县新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金平结合当地实际,推广手机“种”姜,让新店镇的“致富引擎”变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引擎”。

调研:疏通产业发展堵点

  “下个月又要开始种姜了,新锅炉运行是否正常?”近日,李金平来到民富村,与姜农们交流种植经验,查看新锅炉设备维护情况,为即将到来的种植季作准备。他口中的“新锅炉”即智能化的电热锅炉。
  “锅炉姜”已扎根新店镇20余年,共有1000亩左右的姜地,每年可实现约3亿元产值。此前,姜农主要使用传统燃煤锅炉为土壤增温实现反季节种植,随着产业发展与时代进步,其不足之处逐渐凸显。李金平在调研产业发展过程中,部分群众反映传统燃煤锅炉每隔2个小时就需要往炉里添一次煤炭,不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都要有人守在地里,很是不便,并且人工操作全凭经验,一旦温度不稳定就会造成品质参差不齐,加之近几年煤炭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剧增,希望能找出解决方法。
  李金平调研后了解到有更方便、更节能、更环保的智能化电热锅炉,立即找到新店镇民富生姜专业合作社讨论,动员种植户进行示范种植。“首批愿意尝试的人定了,我们很快就行动起来,一起到村上找地块,打算先用3台设备,试种10余亩‘锅炉姜’。”李金平介绍说。
  采购3台设备需要60余万元,对姜农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并且“锅炉姜”在当地被称为“三高”产业:高成本、高风险、高收益,一旦失败,亩均损失将高达10余万元。
  “新设备的效果是未知的,贸然让试点户采购不是最优方案。”于是,李金平借着“智改数转”的“东风”,向县生态环境局争取碳中和示范村项目,并联系威远国有平台公司支持采购设备,以每年4.5万元的价格租给示范户,大大降低其使用成本。其后,他又找到新店镇供电所,以专合社名义申请政策支持,为示范地块免费搭建线路,解决了用电问题。

推广: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各方面要素都解决后,首批智能化电热锅炉“上马”了。种植户很快感受到其带来的好处,“新锅炉可以连接手机,打开小程序就能在手机上‘种’姜”。姜农游俊刚用12个字总结电热锅炉的优势:解放人力、降本增效、环保安全——可以通过手机随时控制锅炉调节水温,将人力从锅炉边解放了出来;种植一轮“锅炉姜”,1台燃煤锅炉烧煤需要3万余元,而1台电热锅炉的电费仅需1万余元,大大节约了燃料成本;手机“种”姜采用的电热能,几乎可以实现零碳排放,并且电热锅炉可实现分时段控温,还能定时开关机,保证了设备运行安全。
  寻找地块、铺设线路、专家指导、调整锅炉温度、改进种植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收获时,示范地块产出的品质更好、更受市场欢迎的“红头姜”让大家眼前一亮。这无疑为姜农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观望的村民看到效果后,都跃跃欲试”,李金平说,“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推广实施碳中和示范村项目,很快就要新‘上马’几十台智能化电热锅炉,为我们‘锅炉姜’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