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代表工作 > 代表活动

在西部增设省部共建师范大学 助推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访全国人大代表蔡光洁

时间 2020-07-02 来源 四川人大网
[ 字号大小:]

  在当前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关键阶段,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在西部民族地区尤为突显。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蔡光洁提出了关于在西部增设省部共建师范大学,助推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建议。

  蔡光洁在接受采访时认为,目前我国深度贫困“三区三州”集中在西部民族地区,2020年底将实现全部脱贫摘帽,但“脱贫不脱帮扶”的任务仍然艰巨,要想彻底摆脱贫困,只有长期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西部民族地区教育“短板”

 

  “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幼儿园、中小学教师资源严重短缺。”在蔡光洁看来,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民族地区各类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有所改善,但教师资源紧缺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2020年全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缺额15314名,普通高中教师缺额1130名,职业教育教师缺额2855名,公办幼儿园教师和“一村一幼”辅导员缺额3806名,教师岗位“招不来”“下不去”“留不住”现象十分普遍。

  “教育管理和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升。”由于条件所致,当地学校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多为成长或居住于本地的教师。师资短缺导致他们长期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缺少外出培训学习提升能力的机会。在当今知识更迭频繁的时代,民族地区教师与时俱进能力受限,导致从教育管理到教学水平普遍落后。

  教育的本土性和适应性研究还需加强。蔡光洁说,西部各民族地区文化存在明显差异,反映为学生在语言交流、价值观念、知识理解、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与现行教育体系有一定程度不相适应。特别是义务教育,目前由于使用一贯制教材,再加之各民族地区教育管理部门或学校自身对本土教材的研发能力不足,导致现行通用教材的适用度不高,教育的成效被大打折扣。

 

 西部地区师范大学的优势与发展瓶颈

 

  蔡光洁认为,西部地区师范大学在教育学科方面有着深厚的积淀与优势,长期向西部各省包括民族地区输送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师资人才,积极发挥着服务区域教师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建设有专、本、硕、博多个人才培养层次,有民族文化教育研究机构和科研队伍,与民族地区一直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对民族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把握有着独特优势。

  多年来,西部地区师范大学一直在民族地区顶岗支教方面做出积极贡献。以四川师范大学为例,2019年至2020年春季的三个学期,四川师范大学已经向凉山州彝族地区最贫困的布拖县和普格县输送了620名顶岗支教本科师范生和研究生,不断应需缓解该地区基础教育教师紧缺问题。

  西部地区师范大学发展瓶颈是什么?蔡光洁忧心忡忡:“西部地区省属师范大学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她说,对于西部地区师范院校,中央财政主要通过“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基金”予以统筹支持。虽然在资金分配上总体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但由于在资金使用上赋予各地较大的自主权,加之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负担过重,导致西部各省财政对省属高校投入经费严重不足,连续多年排名均在全国后位,影响着我国西部地区师范院校建设和教师教育人才的培养与供给。

 

在西部增设省部共建师范大学

 

  蔡光洁认为,目前全国省部共建17所师范大学中,西部仅有5所(新疆伊犁师范学院、云南师大、广西师大、贵州师大与西北师大)。然而,教师教育资源最为紧缺的藏彝深度贫困区却分布在四川、西藏、青海等省(自治区),这些区域的教育发展直接影响着实现教育强国的战略全局。蔡光洁建议,根据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教育部应充分利用地方师范院校的学科优势借力发力,在西部地区应需增设省部共建师范大学,精准铸实教师教育帮扶,促进西部地区师范大学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共同发展,真正实现扶需、扶特、扶强。

  蔡光洁在建议中认为,通过省部共建教师教育专项政策的支持,师范大学可以充分利用人才培养优势和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民族地区定向公费师范生的选拔和培养,补足师资紧缺短板;加大顶岗支教和民族教育研究力度,增强“造血”动力源;发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培训及综合优势,助力民族地区乡村人才振兴,更好地服务于西部民族地区教育脱贫乃至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