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代表工作 > 议案建议及办理答复

四川省旅游局对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第724号建议答复的函

时间 2015-02-05 来源 四川省旅游局
[ 字号大小:]

赖石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加快都市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的建议》(第724号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我省是中国乡村旅游的发源地,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经历从自发到自觉、从无序到有序、从粗放到精细方向持续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几乎遍及了省内的各市(州)、县,无论在发展水平、规模和经济总量增长等方面都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其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我省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的一个重要方面。2010年,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签署了《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合作框架协议》,201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意见》,在合作框架协议和意见精神的指导下,我局与农业厅加强工作协调和配合,共同推进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截止目前全省共有8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5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8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我局高度重视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去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引进世界知名品牌,推出一批投资大、带动性强的农业观光休闲、山地运动休闲、文化体验休闲、康体养生休闲等国家级休闲度假精品。深化旅游与工业、水利、农业、林业、商业、卫生、体育、科教等领域的融合,打造一批工业旅游、水利旅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商务旅游、医疗健康旅游、体育旅游、科普教育旅游等多元化旅游产品。到2017年,我省要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0家、示范点20家。

  为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我局正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深化与农业厅的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共推我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

  二是加强引导培育。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户利用农业与生活资源,大力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摘农家果、干农家活”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挖掘文化底蕴,丰富文化内涵,拓展多元功能,发展功能齐全、环境友好、文化浓郁的休闲农庄;会同农业厅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培育规模大、特色明、档次高、功能全、效益好的休闲农业园区;挖掘包装特色民俗文化,打造民俗村;以创新的理念盘活当地传统资源,打造特色鲜明、富有吸引力的农村古镇;将农业资源与创意相结合,开发丰富多样的创意农业产品,形成创意农业产业带。全面提升农事节庆活动内涵,实现“以节会友、以节拓市、以节富民”。积极支持和鼓励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者和农民群众,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开发农业旅游产品。

  三是强化精品建设。正配合农业厅依托万亩亿元示范区,把农业产业基地打造成集农业生产、农耕体验、文化娱乐、教育展示、产品销售等多元化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逐步实现产业基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发挥产业基地的最大效能。同时,指导各地挖掘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内涵,按照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创意理念,将“文化”创意元素融入到经营理念、产品设计中。通过创意农业来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

  四是实施提升行动计划。目前,我省乡村旅游已进入质量和数量并重、内涵和外延并重的发展新阶段,正由单纯农家乐接待型向以特色村寨、农(林等)产业为支撑,集观光、考察、学习、体验、康体、度假、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由小型、分散型向区域型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根据年初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我局正在组织制定并实施《四川乡村旅游提升行动计划》,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

  五是加强人才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与院校合作办班,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重点开展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带头人、经营户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重点扶持一批特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纪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大对乡村旅游经营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力争建设一支精于管理、善于经营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队伍,一支具有国际战略眼光、深谙当地实际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营销队伍,一支素质较高、服务优良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四川旅游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四川省旅游局

  2014年4月17日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