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对新时代人大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人大履职管理能够有效地保障人大工作的富有成效的产出,需要把高质量发展贯彻到人大履职管理过程各方面,推动人大履职管理守正创新。
2021年底青白江区人大依法换届选举共产生区第十九届人民大会代表225名。其中连任代表73人,新选代表152人。为了尽快提升新一届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成效,推动区人大工作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青白江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调研了当前人大代表主体作用的发挥状况,总结经验与不足,对未来的发展提出新的思考。
一、青白江区人大代表履职管理的做法和成效
(一)青白江区人大代表履职管理的做法
在完善代表工作制度方面,全区各镇、街道开展了“人大代表亮身份、集民声、助发展”活动、“五册工作法”、“15分钟微信回复机制”。创新建立与区政府办的沟通联系制度和每月代表建议办理督查通报制度,严格执行代表建议重点督办和跟踪督办制度,实行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牵头、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全程跟踪的督办工作机制。
在完善代表履职服务保障方面,一是制定了《区人大代表培训工作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分期开展代表培训工作,对代表履职进行全员覆盖。二是履职平台建设。按照“统筹利用、整合资源、功能复合、高效运行”的原则,在全区开展“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
在强化代表履职监督管理方面,区人大常委会探索实施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代表履职监督机制。在自上而下监督方面,率先出台《区镇两级人大代表履职监督工作方案》,完善辖区人大代表履职考核评价机制,强化代表“一档四簿”管理考核,放大优秀代表履职示范效应。在自下而上监督方面,推进代表履职登记“全程纪实”,每年采取“现场述职+书面述职”的方式,组织人大代表向选举单位和选民述职评议。
(二)青白江区人大代表履职管理的主要成效
一是依法选举任免工作。2021年以来,依法组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前法律知识考试10次82人,依法选举、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46人,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成都北部中心选拔了高胜任力的组织人才。
二是保障工作。在全区5个镇和2个街道建成“人大代表之家”7个、“代表联络站”83个,并打造“代表联络示范站”14个,平台建设覆盖率达100%,为代表履职提供了高效全面的平台保障。
三是建议与监督工作。2021年以来,区人大代表在人代会及闭会期间,围绕全区中心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214件,按照相关机制和流程,全部转交区政府及相关单位办理,其中8条建议获评市人大优秀建议。2022年上半年,区人大常委会累计开展项目督查48次,督导项目229个,反映企业诉求32件,协调解决问题15个,有效促进了青白江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青白江区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发挥问题分析
通过对14位代表访谈、回收170份有效问卷,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代表履职管理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了当前人大代表履职工作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代表履职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

图1 人大代表个体履职评价结果分布图(5分制)
从履职意愿与能力、开会期间履职行为、闭会期间履职行为以及履职结果等方面对人大代表履职情况进行了评价,如图1所示,代表个体履职评价结果呈现出双波峰的态势。表现优秀代表与表现不足代表之间的总分差异达到20%。而主要的差异点在于履职结果,主要包括建议实践率、群众满意度、社会影响力及其自评结果,差异达到25%。原因在于新代表比较多,新代表需要一个成长过程,在履职初期很难提出高质量的建议。
(二)代表履职管理信息化程度需要提升
在代表联系选民方面,代表联系选民以面对面交流、微信、电话和邮箱等方式,现代信息化手段运用比较少。
在代表信息管理方面,数据的基础存储形式采用传统纸质表格,不利于信息的有效利用,甚至有重复采集的情形发生,增加了代表填表工作量。无法实现履职过程中关键节点的实时数据收集,因而很难准确地记录并及时进行数据加工和处理,提供过程辅导。履职信息的反馈也主要依赖微信和邮件,容易产生信息遗漏和不易查找的问题。无法保障代表履职的全过程的公开透明以及针对存在问题的及时干预。
在代表培训方面,一是培训方式的针对性与多元性不足。当前培训方式多侧重线下课堂授课形式,利用线上网课与多媒介平台进行培训的方式较少,缺少“全天候、即时性、有针对性”的工作辅助。二是培训的效果衡量缺少智能化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缺少对于代表培训过程中的个体学习时间、进度、掌握度以及实践应用等数据分析,以及相应的培训内容迭代。
(三)代表履职评价指标不够体系化
当前的代表履职评价较为简单,主要由代表提交工作总结报告,人大常委会就工作总结对代表履职行为和结果进行评价。没有系统量化的指标,导致以下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评价体系定位不够准确,代表履职评价结果无法与代表主体作用发挥紧密相结合,从而造成考核评价不够精准。二是评价内容不够科学,代表履职评价指标过分倚重于履职行为,较少考虑到履职意愿及履职效果,导致考核评价不够全面。
(四)代表履职效果的社会影响力需要提升
2021年青白江区人大代表网络报道数13篇,百人报道数为5.78篇,处于成都市二圈层各区的低位,青白江区人大代表的网络宣传不足。其次,现有宣传渠道多为单一的期刊杂志等传统媒体,较少依托中国人大网等人大相关网络栏目对优秀代表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对于新媒体的运用不足,代表的社会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三、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助推新时代人大代表高质量履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做好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的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积极争取各级党委的重视和支持。除做好完善代表履职机制、加强代表主体管理、推动代表联系选民之外,还需要从以下四点下功夫,从而做到以数据化、信息化等手段助推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数智人大平台
参考成都市“智慧人大”平台,建立青白江区“数智人大”平台,该平台与党政部门信息系统、上级人大信息平台联通,可以实现信息的实时采集、发布、传播,即时工作联系,可视化跟踪工作进度,建立智库等功能。
“数智人大”平台主要包含以下功能模块:
一是代表数据库,包含代表基础信息,代表履职事迹,获奖情况,建议情况,议案情况,参与代表活动情况等。二是人大制度信息库,包含各级人大制度,国家相关制度,地方发展规划,人大工作规划和总结等。三是代表之间交流平台,包括通知公告、即时通讯、视频会议、通讯录等。四是代表工作台,包括联系选民、收集信息、提交建议和工作报告、审核、反馈等。五是资源工具库,包括各种工作文本模版,一键生成会议简报,常用软件,学习资料等。
(二)创新内容和形式,完善代表学习制度
一是学习形式多样化。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创新代表培训交流的渠道。通过网络平台的视频与电话会议等方式进行政策宣传、法治教育、新风引领、专业知识补充、常态化技能提升等具体活动。对于缺乏经验的新代表,采用传帮带的方式,帮助新代表尽快适应工作节奏,掌握相关工作技能,建立选民信任感。
二是学习效果分析,迭代优化内容。根据各代表的学习效果反馈情况,结合专业特长,开展专门的学习培训,迭代优化培训内容,为不同特长的专业队伍强化特色优势。
(三)建立量化考核体系,推行代表履职量化考核
一是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动机—行为—结果”的动态性视角,结合人大代表的工作特点,可以从动机、行为和结果三个角度来对代表履职绩效进行评价,构建了包括履职意愿与能力、开会期间履职行为、闭会期间履职行为以及履职结果这四个一级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各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
表1 人大代表考核指标体系

二是严格考核过程。依托数智人大平台,在代表数据库里嵌入上述指标体系,实时记录代表行为数据。开会期间的代表行为由人大常委会办公会记录,闭会期间的行为由相关活动组织方记录或由网上工作台自动转录。
三是运用考核结果。年终通过平台工作记录、网络民意调查、媒体报道数据提取和代表自评四方面数据对代表履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有区分性、针对性地对代表进行履职辅导。
(四)利用数智平台和媒体矩阵,做好宣传工作
区人大常委会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一方面要善于总结和提炼优秀代表的经验做法,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数智平台和媒体矩阵,宣传优秀代表的履职事迹,切实提高宣传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优秀经验的萃取。区人大常委会需要根据代表的履职档案,及时整理优秀代表的履职事迹。可以根据这些事迹提炼出优秀代表、优秀履职经验的基本要点,在次年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上通报,以供代表内部的交流学习。
二是优秀事迹的宣传。积极运用数智人大平台和人大官方网站,公开展示代表提出的优秀建议。在内部平台和外部媒体网络平台,发表优秀代表的履职事迹宣传文章、区人大特色活动宣传文章。在代表之家和代表联络站,展示代表形象。提高选民对代表的信任度。积极开展和其他地区人大的交流活动,扩大社会知名度。
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分别从平台建设、学习制度、考核体系、人大宣传这四个角度提出了助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从而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助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