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观点理论

锚定目标抓落实 加压前行争一流 奋力书写地方人大“四个机关”建设新答卷

时间 2022-11-15 来源 大竹县人大
[ 字号大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推动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些年来,大竹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人大工作会议的新部署新要求,坚持“遵循一个根本、把严三个监督、激发三个作为、构筑四个工程”,与时俱进做好重大事项决定、人事任免、监督和代表工作,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立足“四个机关”职能定位,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奋力书写新时代县乡人大工作高质量答卷。
  一、遵循一个根本,在进军“一流方阵”中找准人大新方位
  大竹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遵循,自觉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夯实履职尽责的思想政治基础。一是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牢牢把握人大机关作为政治机关的属性,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重要政治任务,在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中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增强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人大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二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大竹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持凡是县委的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凡是重要工作、重大问题全部向县委请示报告,全面接受县委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三是主动融入中心大局。紧盯县委“七件关键大事”和“七大攻坚行动”,全面融入、全心参与,将“七件关键大事”中的“北湖酒店”“达州—大竹快速通道”两个项目推进情况以及“大豆扩种和撂荒地治理”纳入专项调研内容,做到县委有部署,人大有行动。
  二、把严三个监督,在争创“一流业绩”中彰显人大新担当
  大竹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打好监督“组合拳”,以依法履职的实际行动和成效彰显新时代人大的使命担当。一是高擎“法律巡视”利剑。充分发挥“法律巡视”的监督利器,对《防洪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达州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提出23个方面的意见建议,有力推动相关问题得到解决,有效激活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神经末梢”。二是紧握评议监督等秤。充分运用听、看、议、评、督等多种手段,先后对县交通运输局、县经信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等11个单位开展工作评议,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助推县政府及其组成部门依法履职尽责、倾情为民服务。三是常用专题询问法宝。连续7年先后对事关民生的环境保护21个问题、食品安全21个问题、饮水安全21个问题、城市管理26个问题、物业管理21个问题、医疗保障20个问题和优化营商环境19个问题开展专题询问,通过实地调查、明察暗访、拍摄专题片等方式找出短板弱项,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针针见血”,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激发三个作为,在保障“一流服务”上展示人大新形象  
  大竹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代表主体地位,强化服务保障,提升履职能力,让代表工作更接地气,代表履职更具活力。一是注重代表综合素质提升,保障代表“会作为”。坚持常委会会前学法制度不动摇,先后学习了新修订《地方组织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多部法律,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法律知识储备。坚持每年为代表订阅“一报一刊”等学习资料,定期寄送常委会公报和《大竹人大》内刊,组织县十九届人大新任代表集中培训,邀请代表参加视察调研活动,为人大代表知情知政、依法履职提供服务保障。二是注重代表履职阵地建设,激励代表“善作为”。规范化设立人大代表之家31个,人大代表联络站324个,将联络站建设和活动经费按3000元/年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为代表更好履职提供坚强保障。健全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双联”工作机制,确定每月10日、20日、30日为人大代表接待走访群众日,打通代表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各级人大代表参与“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3345人次,走访帮助群众4150人,企业113个,帮助解决问题357个。县乡两级全面推进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确定县级、乡(镇)级民生实事项目分别为10件、125件,充分展示了人民当家作主,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自觉和行动自觉。三是注重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彰显代表“有作为”。每年选出事关发展、人民关注、反映集中的10件代表建议列为重点督办件,明确政府责任领导、人大常委会督办领导和督办委室,确保办理工作“沉下去”。同时在每年初的县人代会闭幕式上,以县委、县人大常委会的名义对10件优秀代表建议、10个先进办理单位、10名先进办理个人进行大张旗鼓地表扬,提升代表履职热情。
  四、构筑四个工程,在树立“一流形象”中谱写人大新篇章
  大竹县人大常委会立足“四个机关”新定位,树立“打铁必须自身硬”的理念,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一是打造“勤充电”工程,提高履职能力。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工作本领的抓手,以理论中心组学习、常委会专题讲座、机关党委和支部集中学习等形式,深入开展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学习,推动机关干部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站位,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依法履职的能力。二是打造“树形象”工程,宣传人大风采。大竹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人大宣传以及理论研究工作,着力在抓队伍、平台、机制上做好文章。组建县乡两支人大宣传工作队伍,通过传帮带、老带新的方式,推动人大宣传工作“提质增效”。建立“大竹人大”微信公众号,开通大竹人大之窗电视专栏,办好《人大工作》信息和《大竹人大》内刊,坚持每季度对各乡镇(街道)和县人大各委室稿件报送和采用情况定期通报,提升人大宣传工作质量和水平。今年以来,撰写稿件被市级以上采用68篇,其中省级以上采用29篇。三是打造“强队伍”工程,激发干部活力。全县31个乡镇(街道)配齐专职人大主席(工委主任)和人大专(兼)职工作人员,4个5万人以上的镇按规定配备人大副主席1名,保障人大工作有序开展。加大干部交流力度,积极向党委组织部门推荐人大优秀干部,激发人大内部活力。近几年来,乡镇(街道)人大主席(工委主任)到县级部门任职交流12人,转任乡镇长1人,从县人大机关提拔任乡镇长4人,对外交流5人,县人大常委会内部提任副处级干部1人、科级干部6人。四是打造“一盘棋”工程,形成整体合力。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每年视察乡镇人大工作,推动乡镇人大工作齐头并进、均衡发展。制定《大竹县乡镇(街道)人大工作考核办法》,引导和激励乡镇(街道)人大抓主业、促规范、创特色。在县委人大工作会议上对评选出的10个人大工作先进集体和10名先进个人进行表扬,形成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态势。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