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观点理论

专题询问彰显监督初心

时间 2023-11-08 来源 四川人大网
[ 字号大小:]
  专题询问是公认的监督利器,是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的结晶,是创造性开展监督的成果。新时代新征程上,专题询问越来越显示出其不一般的影响、效果和威力,彰显了监督初心、为民情怀。结合学习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实践,从基层人大实际出发,笔者认为,基层人大开展专题询问,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的重要论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注重“五个坚持”,并以“五个坚持”坚守、落实和彰显专题询问的监督初心。   
  坚持要事导向。专题询问不是一般性的监督,专题询问抓的是大事、要事。因此,专题询问的选题一定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扬民主、切合实际、精准到位。比如,今年8月30日,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首次专题询问,就聚焦“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基层人大通过专题询问,改进监督方式、加大监督力度,切实抓好大事、议好要事,扎实发挥好人大监督作用。
  坚持问题导向。专题询问结合审议专项工作报告,针对的是监督对象的专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足、短板和薄弱环节开展询问,通过聚焦之,通过问答之,真正把问题搞清楚、把症结弄明白、把认识提上去,把共识聚起来,把措施做扎实,避免大而化之地问、漫无边际地答,以便有针对性地形成集思广益、凝心聚力解决问题的强大合力。
  坚持效果导向。专题询问作为监督利器,其关键在于增强了监督效果。监督效果体现在两个发给你面:一个方面,通过现场询问和应询,问出真问题、答出实举措,直接推动询问人员关注的问题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务实改进;另一个方面,促进常委会会议结束后思考、研究和形成更加科学、更为合理、更合乎实际、更可操作的常委会审议意见,并及时交办、限时反馈办理结果,配以跟踪督办,有力地促进监督对象改进工作、推动发展。
  坚持创新导向。专题询问的开展,本身就始于创新、源于创新。创新是专题询问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基层人大在坚持党的领导、依法依规按程序进行的前提下,应在具体内容、具体方式、具体流程、具体环节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完善,切实把专题询问用好用足、发挥出监督利器作用。比如,今年10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围绕同一主题,对“一府两院”三个报告同时开展专题询问,展示了专题询问的蓬勃活力和巨大优势,对于基层人大深入、富于成效、创造性地开展专题询问,提供很好的样本、带来深刻的启迪。
  坚持为民导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决定了为民监督、监督为民是人大监督的立足点、出发点和归宿,也就决定了专题询问的监督初心,在于为民、利民、益民。因此,要坚持为民导向开展专题询问,题是为民主题,问是为民代言,答要紧扣为民,通过问答,通过监督,促进监督对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依法履职、高效履职、为民履职、更好地服务人民。
  一言以蔽之,“五个坚持”做实专题询问,专题询问彰显监督初心。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