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观点理论

“二不三要”抓实基层人大调研

时间 2024-09-06 来源 四川人大网
[ 字号大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人大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和必修课。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脱离实际,不作深入调查研究,搞随意决策、机械执行”规定为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之一。从基层人大实践看,做好人大调研工作,一定要加强纪律作风和能力建设,克服形式主义和本领恐慌,着力在“深入”上下功夫、抓落实,真正做到下深水。笔者认为,下深水重在“二不三要”。
  不走过场。基层人大调研有很多种,有专题调研,有随机调研,有工作调研等,这些调研的方案、方式、目的可能有不所同,但都要下深水,不能流于形式、作秀。流于形式、作秀式的调研,不是奔着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去的,不求有用、利人、惠民,只求好看、留痕、吸睛,下的是浅水、做做样子、搞花架子,结果是调研失真、误人误事。流于形式、作秀式的调研,没有用真力、下真功、做真事,绝不是下深水,必须坚决予以摒弃。
  不只报喜。基层人大调研旨在于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精准地发现困难、发现问题、抓住矛盾、找出症结,对症施策、提出有效的措施建议,以促进工作、推动发展。报喜是加油鼓劲,能够振奋人心,是必要的。但凡事不能绝对,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调研如果只报喜不报忧,既容易引发调研对象骄傲自满的情绪、出现误判,也可能会遮掩存在的问题而错失灭其于萌芽状态的时机、导致不可收拾,不仅推动不了问题解决、促进不了工作,而且与作秀式的调研结果是一样的,都是误人误事,这显然有悖于调研之主旨。因此,只报喜式的调研,跟下深水还有较大的距离,必须努力予以改进。
  要下得去。主要是要真正搞调查。人要下去,抓住基层经济社会和基层人大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堵点,选好题目、做好方案,组织好力量,眼睛向下、俯下身子,轻车简从,既要明察,又要暗访、多一些“四不两直”,既看工作做得好的一面,又看工作做得一般甚至差的一面,原汁原味地全面了解真实情况,深入掌握与调研题目相关的第一手鲜活的资料,切忌只是坐在办公室、依靠网络和报上来的材料搞调研,切忌人家说啥就信啥、造盆景就看盆景。同时,心也要下去,情为民所系,带着感情,持续密切关注老百姓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持续密切关注老百姓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始终不怕麻烦、不怕辛苦、不怕得罪人,带着责任、满腔热情地开展和推进调研,边调研边思考,克服一知半解、不求甚解,解剖麻雀、分析问题,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所以必然,切忌停留在表面的认知上。通过扎实的调研,为基层减负,也为基层发展和专项工作把脉,更为整体工作和全局发展支招,切忌身入心不入。
  要上得来。主要是在研究善上要务实有为,做到认识提上来,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和运用规律,助力和促进工作。否则,掌握再多的情况,研究不跟进、认识上不来,对工作恐怕也难以有建设性的进展和实质性地提升,促进工作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在认真开展调查的基础上,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加强研究,科学研究,聚力研究。针对掌握的材料和情况,针对存在的矛盾和发现的问题,集思广益、精研细究,作出归纳总结、深入剖析,由点及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抓住重点和关键,形成情况全、问题深、分析准、建议实、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要抓转化。调查告一段落,调研信息或报告写好了,并不意味着调研工作全部完成、万事大吉了。更重要的是做好调研的后半篇文章,围绕调研主题和工作建议,分门别类地抓好调研成果的转化落实工作,千方百计、积极主动地进行问效,促进基层党委集思广益科学决策,促进基层人大充分履职、履职尽责,促进基层“一府一委两院”依法行政、依法监察、公正司法,聚焦点、解难点、破痛点、通堵点,扎扎实实地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基层各项工作安排部署和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真正落实到改进工作、推动发展、惠及民生。如此,调研才完成终端闭环,才是真正地下深水。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