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网友就楼市和房价互动时有代表委员建议——
自省两会召开以来,网友对楼市和房价的讨论从未停息。网友“DIY达人”道出了众多“房奴”的心声:“收入的一大半都贡献给了银行,一辈子就是换一套房子,还能‘幸福’起来吗?”
1月23日,本报与四川日报网联合发起走向“安居梦”的帖子,经四川日报网腾讯微博转发后,众多网友踊跃发言。1月26日,本报记者带着网友提问,对话省人大代表、广元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翟峰,省政协委员、民革内江市委主委、内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长安,探讨如何看待当前的高房价?
对于商品房:理性购买 住房信息全国联网
“微”声音
网友“小黑痣”率先“开炮”:“如今刚毕业的大学生,要结婚,不得不倾举家之力买房。房价一高再高,一浪接一浪,推高房价的是购房者自己吗?”
网友“点点滴滴”介绍说:“年轻人也没办法,不早点买房,房价以后更高怎么办?为便于上班,毕业后我在成都郊县按揭了一套小户型,过了3年,工作地点变动到主城区,但在城里买个同样面积的二手房,要把小户型卖掉再加上所有积蓄,才够首付款。”
网友“凌雨”分析说:“高房价的诞生,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投资与投机需求催生的,这无疑在变相抬高房价,造成房价虚高。”
“微”应答
“公众需要树立正确的住房消费观念。”张长安认为,政府应当引导房地产企业及时主动对房价进行合理调整,银行在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的同时,积极支持自住型和改善型等合理住房需求,“房管部门尤其要遏制投资性购房、假退房真转让等炒作期房行为,保证自住型购房者的利益”。
对于网友提及的投资和投机性需求拉高房价的说法,张长安建议,建立全国联网的房地产档案个人信息查询系统,“这样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及时准确地监管个人住房信息,住房投资投机现象将发生显著变化。”
对于保障房:刚入职年轻人也应有份
“微”声音
网友“老男孩”说:“‘围剿’高房价,政府就应该多建保障性住房。”
网友“莉莉”说:“我们中的一些年轻人50平方米的小房子买不起,但又达不到买保障房的标准,相当于‘夹心层’,高不成低不就,希望能够放宽保障房的门槛。”
“微”应答
翟峰认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5平方米的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均应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
他给出“公租房廉租房并轨运营”的思路:政府亦原则上只规划建设公租房,不再单独建廉租房。根据住房面积和收入不同,将承租家庭的补贴分为三种标准——廉租住房实物配租补贴、廉租住房租房补贴和公共经济租赁房租房补贴。“在同一个小区内,当廉租房租户生活条件变好后,让其转为公租房租户,只不过要多交一点租金。”翟峰说,这样公租廉租就都住一个保障房小区内,而且省去了搬家的麻烦。“条件成熟,也可考虑将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同样并轨到廉租、公租的体系之中。”
翟峰同时建议,并轨运营须在“阳光下”运行,通过公开房源避免管理出现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