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将为国家经济安全、生态安全构建坚实基础,为此,代表委员建议将此项工程上升为国家战略
经汶川特大地震磨难,“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重要工程——武都水库在去年底下闸蓄水。眼前,雄伟的大坝高高矗立在涪江之上,繁忙的施工景象即将从坝区向灌区延伸。
如何加快工程建设步伐,让灌区之水滋润更多民心?在数百公里外的成都召开的全省两会会场,“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话题正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代表委员期盼
再造工程快马加鞭
省人大代表、西充县金山乡庙子坝村党支部书记张云感慨地说:“在我们村,凡是被升钟水库灌溉的土地,每亩收入要高500元。”
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去年全国两会期间,西南大旱,驻川全国政协委员带去的一份联名提案:《关于支持我省实施“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建设规划》,引起广泛关注。
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至今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自流灌溉更多土地,让天府之国成为天府之域,这是巴蜀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从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 “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战略构想,到省政府颁布 《规划纲要》,这一宏伟战略规划正在全面实施。
去年我省大中型骨干水利项目建设取得辉煌成绩。全力加快了亭子口、武都等在建水利项目;强力推进大竹河、黄桷坝等“10+2”重点水利项目开工;不断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共落实中央水利资金62.5亿元(不含灾后重建)。
简阳县和大英县都地处沱江以东、涪江以西,都是名声在外的“十年九旱”之地。去年省两会,首个跨区域联名提案便是由资阳、遂宁两市发起的《提议毗河供水工程应尽快立项上马》。“联合提案说话的声音会大些”,省政协委员、资阳市政协主席罗雪松回忆说。
去年底,毗河供水一期工程举行了开工动员誓师大会。“群众期盼加快进入,早日喝上来自都江堰的‘源头活水’!”省政协委员、资阳市政协副主席吴华心情急迫。
快马加鞭,是本次两会代表委员的共同心声。
代表委员建议
再造工程上升为国家战略
省人大代表、省水利厅厅长冷刚认为:四川历来都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粮食和副食品基地,必须站在更高更广视野,审视四川“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战略意义。
步步紧逼的水危机,已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数据显示,我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2,旱涝保收面积不到耕地面积的40%。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首次聚焦水利,水利即将迎来又一个春天。”冷刚说,按照我省规划,到2015年将基本完成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69万亩的目标任务,约占全国目标的四分之一。加之四川地处西部和长江上游的重要战略位置,“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应该上升为国家战略。冷刚的建议得到吴华的支持,“我举双手赞成”,他说。
“国家是否加大对四川‘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支持,不仅关系到粮食和国家安全,还关系到经济和生态安全。”冷刚认为,一旦工业缺水、城市缺水,“两个加快”再美好的规划蓝图都会落空。而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是长江流域水生态安全体系的坚实屏障,水生态安全放之全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代表委员希望
民生水利惠及更多百姓
省政协委员、广安市科技局副局长唐丕表示,我们既要大建骨干工程,也要畅通“毛细血管”,让水润到农民的心田。
近年来我省提出了 “民生水利”概念。“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便是典型的民生水利——既包括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也包括关乎万千群众健康的饮水安全。
“我就了解到有一个看到水都用不成的水库,由于渠系不配套,这个水库几乎没发挥过灌溉作用,主要用来养鱼。”省政协委员、广安市科技局副局长唐丕介绍说。
“一口山坪塘原可灌溉上百亩,由于缺治理,实际只能浇灌30多亩。”省人大代表、西充县金山乡庙子坝村党支部书记张云分析,因为劳动力大都外出,村里一事一议的效果不好,维护渠道的积极性不高。
唐丕认为,我们既要大建骨干工程,也要畅通“毛细血管”。让水润到农民的心田。建议水利建设像农村公路建设一样,政府给予补助,调动村民在一事一议中出钱出力的积极性。
如何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惠及更多百姓,两会代表委员正积极建言献策。
【记者点睛】
兴蜀必先兴水
水,是巴蜀文明生生不息的活力之源。随着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推进,四川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水危机。
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对水利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治蜀必先治水,兴蜀必先兴水”,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正在召开的省两会上,一份份提案建议,一句句真知灼见,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不谋而合。
如何又好又快推进“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代表委员一语中的——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方面,要争取中央支持加快建设大型骨干工程,从根本上解决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问题;另一方面,科学应对水危机,开源与节流并重,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用经济手段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