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隆重召开
专题导航
  • 政府“触网”拉近与民距离
    时间:2011-01-18 来源:四川日报

      截至1月17日,本报与四川在线、腾讯大成网联合开展的网络调查《2011四川两会,你最关注什么?》中,网友对政府通过网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表示出极大的关注——
    话题聚焦
      2010年6月,成都市政府新闻办通过新浪网开通“成都发布”以来,短短半年内“粉丝”已突破5.3万人。2010年12月,四川省首个省级政务信息公开微博平台“天府微博聚焦四川”开通,平均每分钟就有1位网民成为四川的“粉丝”。网络,已成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政府通过网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政府大有作为”……网友们纷纷反映,政府“触网”后,可以更好地了解民生民情,提升行政决策力。
      一种态度:体现政府的开放意识
      【网友声音】
      网友浅水一鱼:网络让我们更多地知道政府在做些什么,也让政府更多地知道我们的需求和心声。政府和老百姓更加心脉相连了。
      网友西风留旧寒:政府运用网络平台倾听群众声音,接受群众监督,代表着一种进步。
      【代表委员回应】
      省政协委员、甘孜州科技局副局长李发明:政府信息通过网络发布,并收集民意,增进了双方的沟通和理解,这是一种工作方法的创新。通过网络平台,政府可以根据群众的意见,再次对决策做出调整。这次我带来了提案《关于建设“数字四川”的建议》,加强政府利用网络平台能力是建设 “数字四川”中应有之义。
      省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秘书档案系主任史江:政府“触网”体现出政府开放的态度。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小社会,各种观点交汇碰撞,通过网络吸纳公众参与政府管理,建立起一种互动机制和一条良好的路径。
      一种形式:双向流动的交互平台
      【网友声音】
      网友年年0754:网络已进入2.0甚至3.0时代,政府在利用网络平台这方面仍然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网友小东:“在网络投诉回复中屡屡出现‘已阅’、‘已批转某部门’的话语,说明政府真正在利用网络为民办事。
      【代表委员回应】
      省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潘炜教授:政府网络平台应该形成一个闭环,并有专门督查办进行监督,这样,问题归哪个部分、处理到了哪个环节等流程都是可查的,还应向问题反映者及时报告问题的最终处理情况。我省已对此做出很好的规划,将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政务网络平台,这将是一个强大的、信息双向流动的交互平台。
      省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平:信息时代,政府“触网”后,双向流动的交流体现了对等性。
      史江代表:政府怎样分辨各种信息,并对此做出恰当反应,很考验参与“触网”行为的执政者的智慧。能量化的东西尽量量化,完整的制度实际上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制度的安排才能让“触网”行为更为完善和实效,比如问题处理的实效、百姓对服务满意度的等级设置等众多细节都可以形成制度加以规范。
      一种探索:建立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
      【网友声音】
      网友毛毛:政府通过网络发布了很多及时、重要的信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网友上善如水:希望政府网站多增设一些互动性更强、更快速、更便捷的栏目。
      【代表委员观点】
      省人大代表、成都市律师协会副会长阳运逵:政府网站要发挥网络比书面文件、电话等传统信息渠道更便捷的优势,从简单的“布告栏”角色向提供“多元服务”转变,成为E时代政府与公众相互沟通的重要桥梁和方便群众办事的有效载体。
      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泸州市委副主委刘先赋:建立和规范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让政府网络发言人“敢说会说”。只有政策和民意互动起来,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潘炜代表:政府通过网络问政的落脚点是民生,民生问题来自不同层面。政府网站可以设置不同类别的窗口,以此处理不同的问题。网络平台对问题进行分类筛选归类处理,对于某些并不单一的问题,可通过检索词,送至多个相关部门进行解决。

     
     
      上一篇:民生为本 共享发展成果
    下一篇:相合村变化最大的五年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或IE6以上版本浏览本站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网站维护: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1021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