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天傍晚,我伴着雪花或小雨走出两会小组讨论会场,代表、委员们的讨论犹在耳边。步行或候车之时,我忙着思考稿子应该如何架构。
连续近两个星期,晚上11时,部门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同事们奋力写稿,敲击键盘的声音成了一种韵律。时不时发出的几句心得体会与有趣玩笑,似乎也与紧张的节奏相得益彰,形成了更具张力的氛围。
作为一个刚入行的媒体新人,我带着几分未知与忐忑参与了人生中的首次省两会报道。并在每次返回报社、在玻璃门中看到自己匆忙的身影时,在每个夜晚奔入寒冷的大街往家赶时,在与整个团队协同“作战”时,获得了一种自我认同感。
社会热点仍然是被大家关注的重点,许多代表为民代言的豪情、委员建言献策的良苦用心,让我备感温暖。作为政协第十二小组的驻点记者,我每天和农业界别的委员在一起,面对相对陌生的“农村供销合作社”、“重塑川猪品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话题,我担心拿着采访本却问不出专业的问题。多听、多聊、多查,逐渐让这些话题不再陌生。特别是省领导看望政协委员时就有关问题所讲的话,让这些问题一下子串联在了我省未来农业发展蓝图之中,我忽有所悟。此次省两会报道给予我的不仅是新闻从业经验的积累,更是实战学习的良机。在以后的记者生涯中,这次采访中接触到的很多话题都会与我的人生产生交集,甚至是密切的联系。
两会采访中,一位委员简短的一席话让我感触很深:“广泛了解社情民意,是制度安排的基础,更是我履职的根本。”同样,了解这一切,是新闻从业的基础,而记录这一切,则是记者的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