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隆重召开
专题导航
  • 报告很给力 旁听很带劲
    时间:2011-02-17 来源:人民权力报 作者:高强

      “报告很给力,旁听很带劲!”这是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的几位大学生,用时下最流行的一句话表达着他们旁听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感受。1月18日,通过媒体公开征选的23位公民旁听了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他们拥有各自不同的生活背景和人生阅历,他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重点也各不相同,但他们却有着一致的旁听感受,那就是对2010年的政府工作表示满意,对我省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充满信心:
      “我关心的问题,都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找到了答案。”
      “我要把在会上听到的好消息及时带回去!”
      “旁听大会后,让我对灾区今后的发展更有信心!”
      我用两个小时 从灾区来到会场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各种救援队伍为进入汶川抢险救灾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挺进汶川”,这足以可见地震对汶川道路交通设施的破坏程度,而两年后,来自汶川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旁听公民许智,仅用了两个小时就从汶川来到了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会场——成都锦江大礼堂。他给记者算了笔帐:从汶川坐大巴走“都汶高速”到都江堰一个小时,从都江堰坐快铁到成都火车北站30分钟,从火车北站坐地铁到锦江大礼堂20分钟,两小时他就从灾区来到了会场。许智说,灾区交通状况的变化只是灾区重建的一个缩影,汶川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灾后恢复重建不仅早已完工投入使用,而且条件和规模是震前无法想象得到的好。许智最希望在大会上听到灾后恢复重建完成后政府对灾区发展的打算和对灾区生态修复,以及地质损害治理方面的投入,让他喜出望外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不仅用较大的篇幅阐述了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修复的措施,还明确提出了“启动实施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让来自汶川的许智对今后灾区的发展充满信心。
      我第二次旁听 仍然关注民生
      “十项民生工程”计划安排资金840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拟安排124亿元。
      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大对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立健全价格临时补贴和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标准和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根据市场物价上涨情况,适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缓解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
      第二次参加省人大会议公民旁听的冯俏彬,和上次一样,关注的重点仍然是民生,在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省政府对民生工作投入的资金安排和工作打算。来自西南财经大学,长期从事财政学教学和研究的她,对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明确公布民生工程预算投入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冯俏彬说,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城乡差异,区域差异和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完善,伴随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各种矛盾客观存在,通过财政体制把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不仅使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而且还能有效化解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因此,我省持续加大对各项民生工程的投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是得民心、顺民意、促发展的正确举措。
      我来自基层 十分关注“三农”
      陈刚是崇州市三郎镇茶园村的一名村干部,他在报纸上看到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征选公民旁听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就报了名,他希望能通过参加旁听尽早知道在新的一年里政府对“三农”方面的新政策。陈刚说,“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工作思路中的“三化”里面的农业现代化工作必须高度重视,他担心熟悉“三农”情况的人大代表不多,一些问题会被忽视。而政府工作报告打消了他的这种顾虑,报告在对2011年工作安排里明确提出要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全面完成农村断头公路建设专项规划任务。听完政府工作报告,陈刚说,他要及时把这些好消息带回去告诉父老乡亲,让大家高兴高兴。
      我即将毕业  我关心就业
      “成家立业是每个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人的追求和最质朴的梦想,因此我关心就业和房价。”——来自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旅游管理系大三的周棋如是说。政府工作报告给他吃了颗定心丸,未来一年,我省将坚决揭制房价过快上涨,认真落实各项房地产调控政策,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建设保障性住房22万余套。同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援助和技能培训。周棋对此十分满意。
      西南财经大学财政学研究生王俊,带着如何搭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问题参加旁听,他也从政府工作报告里找到答案。
      23位旁听公民的关注点不同,从民生、医疗、房价到“三农”,他们的关注点又相同,那就是希望四川加快发展,生活更加幸福。旁听省人大会议,不仅让他们体验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无比优越性,更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四川铿锵有力的发展步伐。

     

     
     
      上一篇:大会花絮
    下一篇:代表感言录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或IE6以上版本浏览本站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网站维护: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1021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