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会议报道

借智打造地方立法和备案审查研究“四川品牌”

时间 2025-09-24 来源
[ 字号大小:]


  9月23日是秋分,在这个充满收获的时节,一场省人大常委会发挥“外脑”和“智库”作用,打造专家学者与立法工作者双向交流的“立交桥”、理论研究与立法实践互促共进的“孵化器”的行动拉开序幕。当天上午,省人大常委会依托西南财经大学、省社科院分别设立的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研究中心和常委会备案审查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运行。
  这是省人大常委会继建设基层立法联系点、备案审查联系点、调整充实立法专家库之后,在立法和备案审查领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又一创新举措。



“思想库”和“策源地”

  省人大常委会设立地方立法研究中心,目标就是要建设成地方立法高质量发展的高端智库、地方立法智力支持的服务平台、地方立法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平台、地方立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平台和地方立法人才的培养基地。研究中心将整合高校学者、实务专家及行业代表等资源,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围绕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开展前瞻性研究,提供立法决策咨询与制度创新方案,服务四川在地方立法领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拓展征集立法意见建议的渠道,建立民意分析模型,确保我省地方立法在立项、起草、审议、评估等各环节均体现民情民意。
  备案审查研究中心的目标就是建设成备案审查学术理论研究中心、备案审查工作实践服务平台、备案审查专家学者智库、备案审查人才培训基地。研究中心将有效吸引、整合专家团队、学术资源、科研经费等要素,建立健全智库服务体系,深入研究备案审查制度的基本理论、实践经验和发展趋势,推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理论与实务深度融合,逐步探索形成备案审查案例、报告、制度等成果。聚焦完善和加强备案审查工作制度机制,持续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方案;助力全省各级备案审查工作机构提高工作水平、增强规范性文件审查能力等。
  “建立研究中心,是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备案审查工作的创新探索。”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雁飞在会上表示,建设研究中心的核心目标,正是依托专家学者的学术专长,聚焦地方立法与备案审查工作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形成具有原创性、前瞻性的理论研究成果,打造地方立法理论研究的“思想库”和“策源地”。



“智库观点”变“制度实践”

  “作为承建单位,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学校党委将全力支持、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建设好地方立法研究中心。”西南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赵建军在会上表示,将发挥好学校在咨政建言方面的丰富经验和经济法相关领域优势,整合法学、国家安全学、纪检监察学以及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力量,探索新质生产力立法等前沿领域研究,服务好四川立法需要,着力产出更具针对性、科学性、专业性的智库成果,培养兼具法学素养与立法研究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地方立法机关储备和输送专业人才。
  “立足新起点,我们将紧扣主责主业,全力将研究中心打造成为‘省内领先、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备案审查研究高端智库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杨颖表示,将紧密对接四川备案审查工作实际需求,针对备案审查实务中的堵点、难点等问题,开展专题攻关,提供精准咨询。加快探索“备案审查案例库”建设,为备案审查工作提供高效参考支撑。建强人才梯队,锻造备案审查专业骨干力量。深化交流协作,汇聚备案审查理论实践工作合力,推动全省备案审查工作高质量发展。
  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协同推进,打造地方立法和备案审查研究“四川品牌”的号角已经吹响。未来,各方将加强密切配合,强化组织保障,切实将“智库观点”转化为“制度实践”,实现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的深度融合。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