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丨聚焦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2-01-19    来源:川观新闻  



  1
  全面提速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推动川渝合作共建再深化
  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重点专项规划,推动国土空间、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尽快出台
  大力推进160个共建重大项目
  协同推进20个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建设
  新实施一批便捷生活行动和“川渝通办”事项
  ●推动极核主干功能再提升
  支持成都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深化智慧城市国际标准试点、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
  高质量建设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积极创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发展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再加力
  做好新一批114项省级行政职权调整实施事项承接落实工作
  加快夹金山隧道建设,因地制宜推动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2
  深入推进
  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高起点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高水平打造西部(成都)科学城,高效率推动中国(绵阳)科技城突破性发展
  建成投用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转化医学设施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聚焦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生态环境等领域建设天府实验室,布局建设省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加快创新载体建设
  完成国家级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工业云制造创新中心创建工作
  加快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
  组建省级跨高校院所新型中试研发平台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实施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钒钛稀土、智能装备、生物育种等重大科技专项,着力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
  开展科研项目“揭榜制”、科研经费“包干制”和科技成果评价综合试点
  ●深化军民协同创新
  探索“军民商”卫星数据资源整合利用,实施高分、北斗卫星应用示范,组建四川卫星资源中心

  3
  着力增强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优势

  ●大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
  启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支持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园区
  开展产业链强链补链专项行动,大力培育“链主”企业
  举办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等活动
  ●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
  加快水风光气氢多能互补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三江”水电基地、凉山州风能发电基地、“三州一市”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打造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支持发展氢能源
  大力发展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提档升级,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构建成渝氢走廊
  ●促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
  开展服务业“双千升规”行动,加快10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双十”培育提升行动
  加快推进成都经开区、攀钢集团国家级“两业”融合试点
  加快推进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
  ●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建设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国家示范区
  实施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启动建设省大数据资源中心,打造国家级天府数据中心集群

  4
  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狠抓700个省重点项目特别是100个省级重点推进项目
  突出抓好500个重点工业和技改项目,实施重大产业化项目招引专项行动
  ●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召开全省消费促进大会,举办中国(四川)国际熊猫购物节
  支持成都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进国家文旅消费试点城市、省级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
  深化“小县优城”试点和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向县城和县域副中心集中

  5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实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支持成都争取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开展省内第二批试点
  探索建设数字资产交易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市(州)开展政府数据授权运营
  落实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10项重点任务,启动科技体制改革攻坚三年行动
  ●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大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打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收官战”,抓好“1+6”重大改革专项,支持成都争创全国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
  ●继续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
  编制完成全省三分之二乡镇级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
  深化减证便民,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实施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支持力度

  6
  扩大更高水平开放合作

  ●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尽快打通西线主通道,开拓中线、东线通道,更好畅联“一带”和“一路”
  积极推动粤桂黔滇川高铁经济带建设,推动开通“蓉欧非”铁海多式联运线路
  ●加快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
  申建天府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引进培育基地货运航空公司和大型快递物流企业,打造洲际航空中转中心和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
  ●加快推进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
  ●加快推进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发展建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先行区
  ●筹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7
  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
  推进“以粮为主、粮经统筹”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450万亩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落实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村支持政策,健全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突出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推动3101户掉边掉角农户如期入住
  ●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加快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和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创建国家现代农业园区2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3个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高质量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提升行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8万户
  推动四好农村路提质扩面,打造“金通工程+天府交邮通”品牌,畅通城乡交通运输微循环

  8
  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出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意见,深化蓝天、碧水、净土保卫行动,推进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4+1”工程,优良天数率和203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治理
  持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和小水电清理整治,加强赤水河、嘉陵江、沱江等重点流域生态保护修复
  着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开展黄河干流河岸侵蚀应急处置及防洪治理,推动水源涵养能力提升、退化草原治理、湿地保护与修复等生态工程建设
  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加快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打造最美高原湿地国家名片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推动近零碳排放试点建设
  全面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推动林草碳汇开发和交易

  9
  有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从严从细抓好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
  建立多点触发的监测预警机制,加强重点人群、重要场所和进口冷链食品核酸检测,加快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和规模化“健康驿站”建设
  ●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常态化治理
  巩固拓展专项整治成果,落实最严防火令,支持乡镇(街道)依法行使森林草原防灭火行政处罚权力,健全群众参与防火保障机制
  ●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
  完善政府债务风险化解绩效与新增债务限额挂钩激励约束机制,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
  “一楼一策”分类化解房地产风险隐患,坚决防止房地产风险向金融、社会等领域传导
  ●强化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
  扎实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深入推进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
  实施城市内涝治理三年攻坚行动
  加快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和省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建设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四川
  

 

  10
  推进重点民生领域
  补短板提质量

  ●促进居民就业增收
  实施创业带动就业行动,建立常态化援企稳岗帮扶机制,强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开展困难群体精准就业帮扶,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加快老旧小区改造
  制定城市更新指导意见,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00个,改造棚户区3.5万套
  加快城镇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加大资金拨付力度,完成5800部
  ●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
  打造城市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完善农村养老三级服务网络
  加快医养结合示范省建设,启动实施银龄健康工程
  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基金
  ●推动社会保障提质扩面
  按国家部署做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扩大异地就医结算覆盖面,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
  ●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新建公办幼儿园200所,多渠道解决“入园难”积极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实施职业教育“双高计划”
  加快建设国家、省级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成150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
  ●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加快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
  推进三星堆遗址公园等项目,强化皮洛遗址、江口沉银等考古和文物保护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