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会议专题 > 人民代表大会 > 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 > 会议报道

农民增收重在可持续

时间 2009-01-20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号大小:]

嘉宾:

李昌平代表(甘孜州州长)

唐波委员(达州市供销社主任)

蔡宝成代表(南充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

主持人:

本报记者 许静 邹渠

  投入不搞“一刀切”

  记者:截至今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已先后12次将 “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如何把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变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强大动力?

  蔡宝成:“聚焦”是关键词。首先是资金的聚焦。以南充为例,每年在农业上的项目资金有10亿多元,却分散在不同的项目上,结果就是“撒胡椒面”;其次是补贴对象的聚焦。国家要将资金扶持在单家独户解决不了的事上。以农机购置补贴为例,单个农民购买力有限、服务半径有限,如果扶持农民专合组织效果会成倍增长。

  唐波:资金投入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以修村道为例,平原修1公里补贴10万元,但山区就不够了,费用至少要增加1倍。国家补贴的钱不够只能向农民收,本来补贴是好事,但如果变成农民的负担就事与愿违了。

  李昌平:惠农资金直接增加了农民的现金收入,但这“四两”毕竟是有限的,如何起到 “拨千斤”的作用还要探讨。

  能力建设最重要

  记者:助农增收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李昌平:能力建设是关键。首先是人的问题。新农村建设归根结底要靠新农民。其次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是破解农业发展瓶颈的关键。

  蔡宝成:农民要面对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提高农民的抗风险能力是助农增收的一个重点。比如建立农业风险基金,丰年提取,欠年补偿,不仅能增加农民的抗风险能力还能保证产业的健康发展。

  唐波:提高农民素质是 “三农”发展的牛鼻子。目前,大多数农民还是慢市场半拍。要进一步强化农村信息化平台,让农民有更快捷了解市场的渠道,提高把握市场的能力。

  突出特色是关键

  记者:我省确定了十大特色效益农业,各位如何看待?

  李昌平:特色就是效益,温差就是价差,结合市场需求发展自身特色是甘孜农民增收的出路之一。

  唐波:当前我省大多地方还是传统农业,什么都在种,什么都不精,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地方特色是解决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关键。特色出来了还要重视品牌,品牌也是效益。

  蔡宝成:必须通过区域规划,在最佳的生态环境内,布局最佳的作物品种,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才能实现最突出的经济效益。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