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关系成都加快推进现代化和国际化历史使命的基础性问题。成都提出了“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上探索新路”,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确立了基本方略。
成都彭州濛阳作为有81平方公里、7.2万人口优先发展重点镇,围绕成都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以工促农、以贸带农、以旅助农”战略,结合濛阳特点,以“农产品物流园”打造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强磁场”,以“现代物流体系与产业链条”构建“现代都市农业港”,初步形成了“大物流、大加工、大基地、大流转、大博览”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格局,实现了从传统农业镇向田园卫星小城市的转型,探索出“以贸促农、以产兴城”的“濛阳模式”,镇域生产总值从2007年的不足10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0亿元,4年番一翻;全口径财政收入从2007年的不足4000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1.9亿元,增长37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5700元增加到2011年的10400元,增长82.5%。
一、以强势打造“农产品物流园”,作为构建“现代都市农业港”的基础
为打造中国西部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善、磁场效应最强的“农产品物流园”,2008年6月濛阳镇成功引进投资55亿元、占地3000亩、建筑总面积300万平方米的“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大物流项目。
第一、打造西部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善“农产品物流园”,体现在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五大功能区”。一是以蔬菜、果品、水产、肉类、粮油、干湿调料、糖酒茶饮料、土特产品为主的“展示交易区”;二是以五个中心(电子结算、交易拍卖、检验检测、信息网络、行政服务中心)为主的“业务配套服务区”;三是以低高温冷库(20万吨)和常温仓库(50万平米)等配套为主的“加工仓储区”;四是以配送大楼及分拣、包装、装卸、冷链车等为主的“物流配送区”;五是以研发、会展和综合服务三个中心(包括酒店、餐饮、娱乐、休闲、购物、观光、商务办公、配套居住等)为主的“商业服务区”。
第二、打造磁场效应最强的“农产品物流园”,体现在通过政府积极引导和南京雨润集团、成都商物投公司和成都现代农业投资公司的企业化运作,将成都市周边区县大的农产品经销商,吸引到交易中心来,并充分发挥自身已形成的“政策、区位、交通、规模、功能、品牌、网络、基地、金融和终端十大优势”,使交易中心成为成都和西南地区最大的农副产品一级批发市场。
目前,项目强大的引擎作用已初步显现。一期投资12亿元的8.6万平方米的蔬菜交易区项目已于2012年7月全部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摊位难求,交易火爆。9月国家级成都驷马桥果品市场将整体搬迁到濛阳,又将集聚新的气场。项目二期预计投资38亿元今年内将开工建设。交易中心全部建成后,仅2万个营业商铺和交易摊位,按平均3人计算,将聚集6万固定经营人员,还不包括前来交易的大量流动人口,其人流、物流、信息流必将给濛阳“现代都市农业港”带来强大的磁场效应。
预计到“十二五”末,年交易量将达600~1000万吨,年交易额可达200~300亿元,利税6~10亿元,直接增加就业机会5万个,带动相关行业就业10万个,使之真正成为西南最大的农产品交易流通平台,成为集展示交易、加工仓储、物流配送、综合服务、商务配套于一体的西部“全球农产品采购中心”。
二、以现代物流体系与产业链条,整体推进“现代都市农业港”建设
在“农产品物流园”等重大商贸项目的引领下,濛阳围绕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条,整体推进“现代都市农业港”建设。
第一、实施国家级“蔬菜产业示范区”建设。一是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承载能力入手,统筹推进道路、沟渠等农业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二是实施了“五统一分”(统一作物布局、统一生产标准、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销售和分户管理)的现代农业运作管理方式;三是以农资放心店和农技检验检测为手段,建立基地上市蔬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实现产供销有机结合,有效解决蔬菜销售和产品质量安全两大问题。目前,已建成了10万亩国家级现代农业绿色蔬菜产业示范区,初步形成了大基地的格局。
第二、实施全国一流“工厂化育苗基地”建设。以“中国(彭州)蔬菜科技博览园”为平台,引进国内外科研机构和种子企业,建立了蔬菜的研发体系和工厂化育苗车间。2011年推出高新蔬菜特色品种32个,覆盖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3万亩以上,实现销售收入9000万元。目前,上海种都投资3.5亿元正在建设3000亩“国际蔬菜科技产业示范园”,其“种苗高效繁育中心、蔬菜科研育种基地和原种繁育基地”现已形成每年3500万株种苗的生产能力。
第三、实施国家级“农业博览会展功能区”建设。争取到了国内第二个以蔬菜产业为主题的“国家级农业博览会”,成功举办了两届省、成都市高度重视的“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打响了“四川大地菜、生态菜”品牌,第三届蔬菜博览会将于今年11月举办,实现了蔬菜大博览,并使会展功能的长期化。两年来,以博览园为契机,共接待参观群众15万余人,举办技术培训40期,培训达1万余人次。
第四、实施名优企业“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目前,投资14亿元的“濛阳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已完成投资8亿元。目前,已有11家省以上名优企业入驻。2011年四川广乐食品、欣康绿食品、天宇种业等企业已实现销售收入近3亿元,其中:总投资1.5亿元的盈棚泡菜和广乐食品达产后其泡菜产值、销量将名列全省第一;投资3亿元和1亿元的海普瑞肝素钠原料及福建永辉农产品加工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西部农副产品标准化加工产业园一期9000万元的投资项目已动工建设,农产品的大加工业态初具规模。
三、以“产业提升、组团发展”,激活镇域城乡生产要素大流转
濛阳通过城乡统筹,产业提升,激活了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并使需求成为现实,形成了“组团式发展”。一是生态农业景观组团。以双林村为核心,以中国(彭州)蔬菜科技博览园为依托,形成了高新蔬菜培育、蔬菜冷藏、加工和保鲜的竞争力。目前,流转土地1000亩,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350人。二是绿色生态蔬菜(食用菌)组团。以青江、桂桥村为重点,依托种都种业,流转土地600亩;三是现代农业旅游观光组团。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运用为基点,流转土地1097亩,其中:大汉紫韵香草天空600亩,盈棚47亩,北岛农庄450亩。由四川池田公司投资10亿元,在濛阳推出的首个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的“北岛农庄—北温泉酒店度假村”项目,现已完成投资2000万元,开启了完全由社会资本投资新农村建设新路,形成一、三产业互动新农村综合体。
四、“以贸促农、以产兴城”,助推濛阳“田园卫星小型城市”建设
近几年,濛阳“以贸促农、以产兴城”模式,促进了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和现代农业产业规划的高标准、高起点,城在田中、城在园中、田在城中的“田园卫星小型城市”,吸引了大量城镇投资。目前,投入城镇建设的资金累计已达11亿元。一是今年12月新建的汉彭路新城段、学子路、物流大道西延段、中段等6条道路将建成通车,第二绕城快速物流通道年内开工,濛阳的交通的承载力将进一步改善;二是万贯濛阳服装产业园一期115家入驻、40家投产企业,将带动二产业的发展;三是农物流、蔬菜博览及家纺业已经对该镇三产业发展带来强有力的拉动作用,仅交易中心蔬菜交易区的营运,已使濛阳房租在一个月内翻了一番,并极大地促进了场镇酒店、商贸业的需求和投资。四是打造的濛阳河两侧湿地公园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绿色走廊已初显端倪。“濛江古县城”场镇已重新规划。五是按照“1+13”标准,加强了柏桥、凤霞村等11个新型农民社区建设,配套了水电气、电视通讯、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目前,已成功引进社会资金10.5亿元,城镇区域将由地震前的3平方公里扩展到4.75平方公里。
五、几点思考
在调查中,针对濛阳快速发展我们认为:下一步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给予重点关注并突破。
一是要高起点地重新审视镇域各类规划,为打造高标准的产业之城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针对濛阳镇作为大商贸、大物流之城,要进一步突破交通发展的瓶颈。
三是要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新城开发,全面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四是牢牢把握产业统筹这一抓手,坚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港不动摇。
在新的历史时期,四川省又提出了到2015年把蔬菜打造成“千亿产业”目标,这必将给濛阳以蔬菜产业为基础的统筹城乡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濛阳以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建设为核心,联动发展三次产业,并撬动新城建设,实现了统筹城乡、“产城一体”、“两化”互动的初步成效。濛阳有益的探索提供了一个样本,值得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