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布局。达州市脱贫任务非常艰巨繁重,有828个贫困村、49.22万农村贫困群众,而且基本上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脱贫成本高、难度大。市人大常委会始终保持与党同向的政治态度,始终保持与民同心的为民情怀,坚持不分层级、不拘形式,市县整体联动,连年持续发力、同向齐步攻坚,全力助推全市脱贫奔康进程。
一是在重大决策部署上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在市人代会上审查计划和预算报告时,提出要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在重大项目和资金的安排上,多向脱贫方面倾斜,逐步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安排新增脱贫攻坚资金要向深度贫困的乡村、深度贫困群众倾斜,新增涉农资金要集中整合优先用于脱贫攻坚项目。开江县人大常委会将《关于全面深入推进环宝石湖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脱贫攻坚的议案》纳入人代会议程,提交人代会审议通过并形成决议,凝聚起了全县人民的共识和力量,为环宝石湖区域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推进打牢了基础。
二是将脱贫攻坚作为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监督职能,通过执法检查、视察调研、听取专项报告等形式,助推全市脱贫攻坚首战告捷。一是会同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深入全市七个县(市、区)的乡镇、村,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看实地、访群众等形式对《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的实施情况进行详细了解。通过执法检查,对贯彻执行《条例》上存在的问题,严格督促整改,有力推动了《条例》有效实施,进一步增强了干部群众依法扶贫意识。二是围绕产业发展、资金使用、项目建设开展监督督促,推动各地各部门严格按照各项规定,依法有序推进精准脱贫,切实保障贫困群众合法权益,确保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地生根、富有成效。三是主动把人大监督和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的考核验收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对各地住房建设、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保障等脱贫工作情况依法开展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推动解决问题,确保退出的贫困村、贫困户都是实实在在的脱贫,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四是专题视察全市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情况,听取和审议了专项工作报告,督促市政府将各项扶贫措施落到实处。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审议意见的办理工作,扎实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完成了贫困人口的再识别,确保真贫真困“一户不漏”,确保户户都有符合各自实际的具体脱贫措施。
三是在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时注重考核脱贫攻坚。打赢脱贫攻坚战,干部是执行政策、落实任务的关键因素。市人大常委会在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有为才有位”的理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放在扶贫部门的领导岗位上,把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履职情况作为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增强干部推进脱贫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年11月初,宣汉县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1次会议任命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时,首次把脱贫攻坚知识纳入任前考试内容,要求被任命人员的拟任职报告必须作脱贫攻坚谋划,在审议询问环节,常委会组成人员接连就扶贫工作现场提问,确保每一位被任命人员都能做到将脱贫攻坚工作了然于胸。
四是聚集起人大代表助推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一是及时印发了关于在代表中开展“扶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的通知、关于做好“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在全市人大系统及人大代表中进行动员部署,并每年召开现场推进会,扎实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二是建立了人大代表联系贫困群众工作台账,摸清精准脱贫对象致贫原因,对其开展精准帮扶。结合代表履职考评工作,把扶贫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考评内容,督促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市县乡各级人大领导和机关率先垂范,在给各级人大代表起好带头作用的同时,深入到扶贫一线督导扶贫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活动的纵深开展。四是大力宣传人大代表先进事迹,弘扬人大代表正能量,形成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助推脱贫攻坚新风尚。如,省、市人大代表文谟统,在自己的企业中,专门给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市人大代表郭德元长期坚持资助教育、扶贫济困,多年来个人为抗震救灾、县乡学校建设、贫困学生上学、农村低保户和宣汉县芭蕉镇小毛坪村畜牧养殖业发展等捐资达52万余元,先后资助16名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被贫困学子亲切地称为“郭爸爸”。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协调社会资金2.899亿元,争取财政帮扶资金5.24亿元,联系帮扶贫困户76123户,资助贫困学生16992名,开办农产品加工企业260多家,解决就业15000多人,带动就业人员年增收约5000元。
五是在定点帮扶工作中用真情、真扶贫、扶真贫。为切实做好贫困村的扶贫脱贫工作,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多次率领市级相关部门深入到各自的对口定点帮扶贫困村了解村情、社情、民情,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引进项目、落实资金,为贫困村修建、改善各项基础设施,把真情用实际行动传导到村、到户、到人。达州市渠县青神乡金蝉村是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对口定点帮扶贫困村,也是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对口帮扶村。从2013年至今,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一直把帮助困难群众改善生活、发展生产摆在扶贫攻坚的第一位。一是发挥机关力量,开展结对帮扶结“穷”亲活动。以“万名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为契机,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结对帮扶金蝉村困难群众44户,还协调了另外4个对口帮扶单位结对帮扶困难群众74户。二是积极协调资金,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共协调各类资金1688.5万元,为金蝉村新建、改造升级约24.5公里通乡油路、通村入户路,修建村民集中聚居点安置了50户贫困户,整治、扩建出11个山坪塘,建成建筑面积约336平方米的村综合办公服务楼,修建了休闲健身广场等公共设施,让金蝉村旧貌换新颜,逐步蜕变成为美丽新农村。三是科学编制规划,发展产业真扶贫。以“求实际、讲民主、谋长远”为原则,通过看地形、察生产、访农户、听民愿,结合贫困村的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和愿望,制定了金蝉村扶贫规划(2015-2020)、提出了产业发展项目计划。目前,金蝉村已种植600亩经果林和500亩九叶青花椒,培育了生态珍珠鸡养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