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蓬溪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握新形势、探索新方法,坚持“四个三”工作措施,不断提升人大工作实效,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好三支队伍,增添“新动能”。一是抓好人大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以“抓学习、转作风、强监督”为重点,筑牢思想之“魂”、补足精神之“钙”,着力打造一流干部队伍。在召开重要会议和重大视察、调研活动中,机关统筹安排各科室人员,分工不分家,形成了常委会班子集体统一领导,各委室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了机关活力,提升了工作效能。二是抓好人大代表队伍建设。坚持通过学习培训提升代表素质,每年都选组织代表参加省、市、县学习培训和交流200人次以上,为代表订阅人民权力报、民主法制建设等专业报刊,丰富代表的理论知识,开拓视野。通过短信平台、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及时传达县委重要决策部署,通报县人大、县政府的重要工作,保障代表知情知政。坚持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议,参加专题询问和调研、视察等活动,不断提升代表履职意识和履职水平。三是抓好乡镇人大主席团建设。乡镇人大主席团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桥头堡,有与代表、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接触的优势。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建立乡镇人大分片联系指导制度、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编印乡镇人大工作手册、乡镇完善工作制度等方式,促进乡镇人大工作规范、高效开展。
强化三大保障,筑牢“根基地”。一是强化履职平台建设。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之家”和“代表联络站”建设,建成代表之家31个,建立代表联络站23个,为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开展闭会期间的活动创新了载体,并构建起了分工明确、权责清晰、高效便捷的运行机制,充分激发了代表履职活力。二是强化经费保障。每年将人大常委会工作经费以及代表培训、视察、调研等各项活动经费列入县、乡两级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切实推进了人大机关信息化建设,不断改善县、乡人大的办公条件,为人大代表开展学习培训、工作视察、执法检查提供了必要的经费保障。三是强化制度保障。进一步建立健全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规章制度,出台了人大机关事务管理、作风建设等方面工作制度,形成职责明确、分工负责、规范有序的机关运行机制,提高了人大机关的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了代表走访联系选民制度、审议意见督办制度、常委会议事规则等20余项工作制度,为依法履职提供了制度保障。
加强三项监督,突出“主业务”。一是加强对经济发展的监督。近年,组织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深入“重点项目建设”、“营商环境改善”、“工业经济支柱产业培育”、“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一线,开展调研、视察15余次280余人次,形成专项调研报告8个,提出“加强工业经济软环境建设”、“加快海绵城市试点县建设”等意见建议20余条。通过现场办理、转办、交办等方式解决代表意见建议16条,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加强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的监督。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作为重要的工作目标,把监督的视野延伸到民生关注的各个角落,积极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参与各项民生工作当中,通过调研视察、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方式,推进了民生实事的加快落实,彰显了人大常委会的为民情怀。“上学难”、“看病贵”、“舌尖上的安全”、“饮用水”、“出行难”等一批批民生实事得到有效改善,为推动各项民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加强对任命人员履职情况的监督。为进一步拓展监督方式,增强被任命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对人大常委任命的“一府两院”副科职及以上干部的履职监督,邀请县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以民主测评方式,对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等县直部门负责人的履职情况按照标准进行量化打分、汇总名次,并报送县委,通报县政府。通过民主测评,县直各部门依法行政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好转,群众的反映总体良好。
开展三大活动,炒好“特色菜”。一是开展走访联系选民活动。各级人大代表深入选区和基层,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随机与预约、主题接待与随机面谈相结合,面谈与电话、信件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积极主动地开展联系选民活动。以社区和群团组织为依托,各级代表积极参与家庭矛盾纠纷调解、为选民免费进行心理咨询,与选民建立起了稳定联系。二是开展述职评议活动。把人大代表述职评议工作纳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近年来,198位县人大代表回到选区,围绕本年度履职情况和今后工作打算等方面向选民述职。全县31个乡镇参照县人大代表述职办法,制定了符合本乡镇实际的镇人大代表述职办法。镇、县两级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在蓬溪这块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谱写出了代表与选民互动的民主新篇章。三是开展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持续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活动。近年,全县各级代表结对帮扶贫困户2900余户,筹集帮扶资金16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组织技术培训120场次,开展政策宣讲231场次。30余名企业界人大代表对贫困村实施定点帮扶,捐资村委会做实集体经济、捐赠家电帮扶贫困户、投资企业做强脱贫产业,用实际行动体现了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展示了新时期代表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