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能得到新华社的报道,我是真的太意外了!能够为群众真心实意做点事,就不枉‘人大代表’这个殊荣和责任。”日前,全国人大代表、江安县夕佳山镇文武社区村党总支书记赵思学被各级主流媒体纷纷报道的事在当地又“火”了一把。
今年4月1日,新华社客户端四川频道以《一封来自国家财政部的感谢函》为题,报道了全国人大代表赵思学积极履职、一心为民的新闻后,引发社会强烈反响,浏览量快速攀升至29.1万。川观新闻、宜宾广播电视台“宜人宜宾”、江安发布、江安融媒等省市县主流媒体主动跟进,为讲好江安人大代表故事造势。
“把我们老百姓的利益揣在心中,这才是人大代表最美丽的模样。”文武社区村群众纷纷点赞。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从赵思学代表身上,我深深感受到人大代表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也将继续关注民生民本,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当好他们的代言人。”县人大代表、大井镇龙坝村党总支书记罗云军说。
新华社为何对赵思学“感兴趣”,事情得从年初江安县人大常委会的一次宣传创新策划说起。
今年初,江安县人大常委会决定在全县开展基层人大代表风采展播活动,在县级主流媒体创新开设《代表风采录》专题栏目。“我们现有的258名县人大代表和1028名镇人大代表是全县30余万选民一票一票选出来的,是各行各业的领路人、示范者,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好好梳理,认真总结,统筹媒体资源搭建平台,把这个群体宣传好。展示代表风采,加强代表竞相履职,交流学习,也可以加强群众对人大代表的了解和认识,密切代表与群众的联系,从而更好地解民忧、纾民困、护民利、得民心。”该县人大常委会领导说。
说了就算,定了就干。据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县人大常委会采取“三化”思路扎实推动这项工作落地见效。一是“全域化”联动,构建“一盘棋”。搭建“县人大常委会统一领导,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人事代表工委、县融媒体中心具体实施,全县14个镇人大主席团共同参与”的组织架构,成立栏目工作专班,形成《江安县基层人大代表风采展播宣传方案》,明确职责任务和采编播程序,严防责任空转。二是“清单化”推进,凝聚“一股劲”。对现有人大代表“精准画像”,选取有故事、有内容、有亮点的人大代表作为新闻主角,采取访谈式、纪实式、蹲点式等拍摄手法,制定宣传清单,分为代表履职、创业示范、道德示范等类型,分批分类、有序推进。抽调人大机关文字功底扎实的年轻骨干、专业新闻采编人员组成工作专班,尽锐出战,每周召开选题策划会、每半月推出一期,每期展播2-3名代表。三是系统化集成,绘就“一张网”。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召集相关委室人员、媒体专家围绕选题立意、价值导向、画面质量、制作水平等全方位对新闻样片进行审核把关。注重成果运用,做好展播“后半篇文章”,实时关注新闻刊发后社会反响、媒体转载、阅读点击率和转发率、评论反馈,充分吸收各方合理化意见建议,确保宣传从“有形”到“有效”。
“赵思学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理应成为我们首期宣传对象。”栏目工作专班负责人称。于是,赵思学的风采被江安本土媒体报道后,受到中央、省、市各大媒体的青睐,便有了文首这一幕。
据栏目专班负责人介绍,人大代表风采展播,始终践行“牢记履职格言、践行代表担当”的理念,目前,第二期人大代表风采的拍摄工作已完成,摄制组人员正在加紧后期制作,将于近期与公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