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雅安市名山区三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人大代表票决出2023年度5个民生实事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其中一个,该项目切实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也是践行人大为民履职的生动注脚。

“石堰桥修建项目”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子项目,也是群众呼声最高的建设项目。
石堰桥位于名山区车岭镇石堰村,横跨于延镇河上,是连通总岗山片区和经开区的一条交通要道。对于石堰村的村民来说,“石堰桥”是村里几代人记忆的标识。十年前,你问石堰桥是什么模样? 村民回答,一行光滑的青石,两道深深浅浅的踏痕。五年前村民的回答也许是铁索、木板搭建的别具韵味的吊桥,躺在烟雨朦胧延镇河上。而2023年10月完工的石堰桥更新了全村人对石堰桥的记忆,也从此将名山区乡村振兴发展烙印在了石堰村1800余村民的心里。

民生“痛点”:重复损毁与修桥六年
“其他村或许更需要修路,我们更希望修桥,我们全村有一百多亩田地在河对面,桥对于我们来说就像吃饭需要筷子一样。”区、镇人大代表、石堰村基层治理专干赵文蓉在走访时记下了200多户农户的强烈呼声。
老石堰桥是一座石桥,建于七十年代,是石堰村通往车岭镇岱宗村、前进镇的一条要道,也是村民出行、生产的重要通道。这座生产桥大约在6年前在大雨中被冲毁桥基,后经村民多次补修依然无济于事。
“石桥冲毁后,村民们十分心急,茶园需要管理,作物需要施肥、收割,没办法,他们宁愿自筹资金也要架起这座桥。”赵文蓉谈到,石桥冲毁后,村民自发筹集资金,出人出力,2017年,在延镇河上再次让石堰桥获得“新生”。这次的石堰桥是一座别具风韵的吊桥,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之余,也颇有观赏价值。但桥身为铁索、桥面为木板,年久的风吹雨淋,注定了石堰桥吊桥只能陪伴石堰村民5年的命运。缺桥,就像一把"贫困锁",锁住了总岗山片区生产发展、致富奔小康之路。
为解开这把"锁",在石堰村人大代表和车岭镇人大主席团、名山区人大常委会及各方的协调安排下,着力解决乡村振兴中呼吁最强烈、最突出问题,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目前,已投资210万元,建成了长80米,宽4.5米的跨河大桥,今年10月底完工,总岗山片区的石堰村和岱宗村近5000群众,修桥六年的"民生痛点"正变身为"发展支点"。
亮剑"痛点":人代会票决修桥项目
“赵文蓉在闭会期间就以书面意见的形式提出了新建石堰桥的意见建议,每年的车岭镇人代会上她也在提。我们每年也在向上争取。”车岭镇人大主席张光海提到。
2023年初,石堰桥的修建项目终于以子项目的形式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中。名山区交通运输局牵头,乡村振兴局负责,石堰村村民委员会作为业主。项目4月动工,石堰村干部、人大代表、村民群众响应号召,誓以新时代"愚公"之志修建"脱困桥"。
“新建石堰桥是保障农户生产安全、造福百姓、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作为人大代表、村干部责无旁贷。”镇人大代表、石堰村村支部书记熊怀兴说。这项工程的难度也实实在在考验着干部担当实干之能。

石堰桥修建多长时间,熊兴怀和赵文蓉的群众工作就做了多长时间。解决村民与村民之间的土地矛盾、解决施工方与村民之间的用工矛盾、跨区域解决施工的用电问题......“项目完工后,我还继续到施工地,已经形成习惯了,好像不看心里不舒服。”熊兴怀讲到。每日巡查施工场地,检查项目质量、安全、进度已经成为他的习惯。
“在修建新桥的过程中,我们在吊桥上也挂上了‘桥面危险,禁止通行’的标识,派过干部在桥头值守,在群里发布通知,挨家挨户入户宣传,但老百姓也无法避免的有生产生活的需求,他们需要过河去种庄稼、采茶,去赶集采购物资,标识和警示拦不住他们。”赵文蓉讲到,在新桥建成之前,村里干部每天都为旧桥的安全隐患担忧着。
建设过程充满艰辛,但在区、镇人大代表的一线协调,车岭镇人大代表的长效监督和名山区人大常委会的督导下,项目提前完工。如今新旧两版石堰桥并立,旧桥承载岁月的痕迹,新桥展现发展的风貌。

构建"支点":激活乡村振兴 "一池春水"
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激活了"一池春水",巩固了石堰村脱贫攻坚成果,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由梦想逐渐变成现实。
“如果没有这座桥,我们绕远路过去,起码要多走3公里,至少需要30-40分钟。而且以前的吊桥走在上面很危险,尤其是收玉米的时候,背着玉米走在上面,稍不留神就要晃下去。现在有了这个桥,谁还走那座吊桥,真心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支持。”住在新石堰桥桥头的村民周启惠讲起这座新桥笑得合不拢嘴。
石堰村是脱贫村,村民一是以来以种植茶叶、养殖家禽维生,新桥的修建不仅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也方便了茶商收购茶叶,投入使用后会大大提高全村的茶产业、养殖业发展。

10月29日,名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高佳秀带队到石堰村调研石堰桥修建项目,只见河岸上坚固的白色跨河小桥静静地铺在河面上,摇摇欲坠的铁索吊桥成了乡村振兴、代表履职的真实背景。
10月30日,名山区人大常委会开展民生实事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题咨询,名山区乡村振兴局汇报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情况,常委会组成人员开门见山,直指问题关键,应询者态度诚恳,认真作答,明确时间节点和落实举措。
石堰村是个缩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四通八达的桥和路的如同跳动脉搏,将发展能量源源不断地输入乡村,昔日交通不便的总岗山片区村庄,如今正变得生机勃勃、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