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川羌族自治县桃龙藏族乡人大主席团以五龙村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为抓手,将人大工作融入“村级议事”“班邦议事”等民主协商中,深度融入中心、全方位服务大局,在探索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新路径、展示人民当家做主新气象的过程中不断取得新成效,不断在推动产业发展、推动共同富裕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作用。
民主讨论,议出产业合作新篇章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作为乡人大代表、同时也是村支部书记的韩贵文,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让乡亲们更好地享受到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红利,韩贵文多次组织村民进行民主协商,最终联合村民合伙人出资成立了芽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109位村民加入其中。
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带动村民建设中药材基地,种植厚朴、黄连13000余亩,去年合作社销售厚卜、黄连等药材122余吨,实现收入1200万元,带动集体经济增收2万余元。

“以前我们村还是贫困村,许多家庭年收入不到5000元,自从韩大爷开始带领我们规模化种植厚朴和黄连,我们村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摇身一变成了远近文明的‘百万村’,家家户户的存款都变成了几十万,‘百万富翁’大有人在!”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全村中青年群众争当新型职业农民、靠发展致富蔚然成风,“与其在外干活,不如在家种药”已经成为全村人的共识。
协商议事,迈出共同富裕新步伐
“如何壮大产业发展?”“集体经济资产闲置怎么盘活?”针对这些选民关注的问题,乡人大积极收集问题线索,村委会牵头组织村民议事协商,采取“急事快商”“难事众商”等方式,推动基层协商走深走实。

通过开展村级议事协商,村民们把1处集体经济闲置房产盘活成了1座可日加工并储存2吨药材的加工房,由合作社负责管理,帮助全村中药材产业形成了“自产、自加工、自销”为一体的综合性经营模式。
“加工房建好以后,我们收的药材再也不用拉到别的乡镇去加工了,省掉了一大笔钱。”这是当地种植户最普遍的心声。不仅如此,加工房的建成投运也为周边群众带来了新的务工岗位。“以前只能到别的地方打零工,收入不高、也不稳定,来回的路费也是一笔钱,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活干,一天能挣400块!”如今,热火朝天已经成为了加工房的代名词,烘干机从早到晚一刻不停的轰隆声,早已成为了村民耳中致富增收的“主旋律”。
班邦议事,话出乡风文明新气象
乡人大针对邻里和谐、陈规陋习、家风家训等乡风文明建设问题,定期开展“班邦议事”院落协商,组建“睦邻说事”院落协商小组,征求院落村民意见、收集村民需求,解决民族院落内部邻里矛盾纠纷事务,将小微矛盾化解在源头,把乡风文明建设落到最小单元。

在代表和选民的共同探索下,村民总结并形成了一套“民族院落积分管理”制度,设立“文明积分”和“道德超市”,参与志愿活动、清洁卫生评比等都将获得“积分”,可在“道德超市”兑换种子、药品、日用品等实用物品,不断激发村民培树新风、营造良好乡风的内生动力。
“自从开展了院落协商,家家户户门前的卫生都越来越好了,我们每个月都要比一比谁家的院子最整洁,得了积分去超市里换些米面粮油,已经很久没有掏钱买过米啦。”
“过去谁家有红白喜事,都要大操大办,每年送礼都是一大笔钱,大家都碍于面子,咬着牙也要搞。现在这种现象已经不存在了,谁要要是再大张旗鼓办酒席,我们在院子里‘开会’的时候都要批评他呢。”
如今,在代表的助推下,全乡的民族院落都形成了“有事协商、民主决策、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村民通过协商总结出自己的“村规民约”,逐渐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山区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