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汉县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市、县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围绕夯实基层基础,提升乡镇人大工作水平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三加强”推动乡镇人大回归主责主业
加强党委重视,确保履职有精力。通过会前学法、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等方式,推动《组织法》《四川省乡镇人大主席团工作条例》等贯彻和执行,推动实现由主抓中心工作到依法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的转变。同时,县委明确由党委书记直接联系人大工作,定期研究和解决人大重点和有关事宜工作。根据《主席团条例》规定,乡镇党委合理调整分工,明确乡镇人大主席主要负责人大主席团全面工作。加强联系指导,确保履职有能力。县人大常委会设立基层人大工作委员会,负责统筹指导全县乡镇人大工作。同时,建立“四联系”工作机制,由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和委室分片联系乡镇人大工作,指导乡镇人大科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规范召开相关会议、高质量开展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和工作评议等活动,不断提升乡镇人大履职能力。加强考核评价,确保履职有方向。县委将人大工作在乡镇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中的分值由0.5分提高到6分,出台《宣汉县乡镇人大工作评价办法》等制度,细化乡镇人大在开展监督工作、代表工作等方面的具体量化内容和规范标准,逐项列出任务清单,使履职重点更加明确。
“三保障”激活乡镇人大工作内生动力
强化思想保障。深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充分运用各种有效方式和载体,加强对人大为民办实事、人大代表履职风采等典型事迹的宣传。出台《关于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深入推进“八五”普法的实施意见》,将宪法、监督法、代表法、选举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案例纳入“八五普法”重点内容,推动形成各部门各乡镇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格局,切实提升全社会的民主法制意识。强化组织保障。切实加强乡镇人大队伍和履职平台建设,按照上限配齐配强乡镇人大主席团成员11至13人,专职工作人员1至2名,同时,在全县37个乡镇(街道)、384个村(社区)全覆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人大代表之家和联络站,并延伸拓展进园区和景区,确保乡镇人大开展工作有人员、有阵地。强化经费保障。全县每年财政预算经费486万元,按照镇3万元、乡2万元标准,县人大代表1500元/人、乡镇人大代表1000元/人的标准,每个人大代表联络站4320元的标准预算乡镇人大主席团和代表履职活动等经费,全面保障乡镇人大工作高质量开展。
“三抓实”彰显乡镇人大工作有为有位
抓实代表联系选民。将全县2790名五级人大代表全部编入“家站”,坚持每月至少开展2次接待和走访选民活动,广泛宣传党的政策、收集意见建议,同时,印发《关于开展县乡(镇)直选人大代表回访选民述职活动的通知》,年底集中规范组织人大代表回选区向选民述职,让代表晒出“成绩单”,由选民来测评,有效解决代表不了解选民、选民不认识代表的问题。抓实意见建议办理。修订完善《宣汉县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制度》,形成“收集、交办、督办、落实、测评”的闭环处理机制,推动乡镇人大秉持“建议从代表中来,落实到群众中去”的理念,实行“人大主席团集中交办、政府职能站所面对面承办、人大代表全程督办”的机制。近年来,通过意见建议办理,桃花等乡镇修建了“民心广场”,厂溪、新华解决了偏远村社手机信号弱等问题,县城解决了百节溪公园水体治理“老大难”问题,2023年全县乡镇共办理选民意见13838条、人大代表建议486件,切实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促进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抓实监督成效转化。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找准监督的切入点、着力点,大成、庙安、龙泉、漆树、老君等乡镇人大围绕“牛果药茶菌”开展专题调研,提出要加强农产品和中药材精深加工等意见建议27条,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樊哙、胡家、土黄等乡镇人大聚焦党政重视、社会关注、人民期盼的热点难点开展集中视察、专题询问、工作评议,推动政府利用公共河滩建起居民健身广场2个,利用乡办企业闲置厂房改造停车场3个,新增停车位800个,利用关闭煤矿堆码场新建压缩式垃圾场2座,监督实施民生实事项目195件。随着全县乡镇人大工作的全面加强和作用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优势正在宣汉大地上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的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