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人大

大英县:人大助力 幸福公交开进心坎

时间 2025-04-25 来源 大英县人大
[ 字号大小:]
  “叮铃铃——”清晨六点半,随着1路公交车响起报站声,大英县凉亭社区居民吴大妈攥着菜篮子,笑着上了车:“现在出了门走两步就能上车,实在是太方便了!”这个曾经被出行难困扰的安置小区,如今已成为令人羡慕的幸福社区。
  凉亭社区位于县城以东,距城中心1.2公里,是目前大英县规模最大的安置社区,有常住居民近万人,社区建有红旗学校,在校师生700余人。2024年5月2日,凉亭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格外热闹,上百名社区群众集聚在一起,共同见证了凉亭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挂牌成立。
  “学生读书车次少,挤得慌、赶得急。”
  “社区居民到城中心要走很长一段路才有公交车,着实不方便……”
  “社区群众出行难”是群众向人大代表们反映最为强烈、最为急迫的民生难题。
  2024年10月,县人大代表、凉亭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王雪琴,根据前期收集到的群众意见,结合调研情况,提出了关于在凉亭社区增设“公交站点”的建议。
  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及时转交县政府办公室办理落实,并提出了办理意见。随着建议的及时交办,这份“民生急件”也迅速激活了人大监督效能。施工期间,由驻站代表们组成的“民生观察员”,每周三次到施工现场沉浸式监督,从公交站台防滑地砖到夜间照明设施,每处细节都仔细检查。
  如今,1路公交车的21个站点已串起凉亭社区和县城中心城区的生活脉络,每天20余个班次的“幸福公交”载着居民驶向县城各个角落。“这不仅是交通站点,更是人大代表履职的‘责任田’。”王雪琴说道。
  自凉亭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建立以来,代表们积极履职,认真接待群众、用心开展调研,先后协调解决了社区无银行自助网点、学校附近道路没有路灯、小区白蚁泛滥等群众反映的忧心事、烦心事20余件。
  从“出行难”到“出行畅”,这场民生蝶变背后,是人大代表“眼睛向下”的履职自觉,是基层人大“全链条督办”的制度创新。“代表联络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基地,不仅要建好管好,更要用好,确保其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民主的温度。”县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