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南充市高坪区人大常委会紧扣发展大局,坚持以“433”工作思路为统揽,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实践,促进乡村有效治理,铺就民生幸福底色。

践行“四下基层”,法治建设向“新”而行
“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带头遵规守纪,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6月30日,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洪峰以“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在知行合一中扛牢人大使命担当”为题,为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全体党员讲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时这样指出。
区人大常委会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认真落实“民情民意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四下基层”制度,广泛宣传乡村振兴促进法、与乡村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党内法规,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助推乡村治理新发展。
常委会领导坚持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抓起,常态化联系指导乡镇(街道)做好产业培育、乡村治理等工作,派驻机关年轻精干力量扎实开展驻村帮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预防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协调解决联系点安装到户路灯、新建提灌站、房屋维修等系列问题,让新风正气更加深入人心、可感可及。

紧盯“三项重点”,监督聚“精”发力
“从调研情况来看,石圭镇华荣村等地接入‘川善治’数字化平台,村民们通过线上小程序,不仅可以全程参与村级事务获取积分兑换商品,还能实时了解村务动态、反映诉求、办理事项,让乡村治理更智慧、更高效。”
“乡村治理,关键在治,核心在人,要坚持以文化人。要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以村规民约为抓手,治理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提升乡村文旅服务水平,持续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
......
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三项监督”嵌入乡村治理格局:
紧盯治理模式建言献策。6月17日,区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十七次主任会议专题听取区政府关于全区现代乡村治理工作情况的报告,提出“激发干部热情,配优配强村级组织;发扬基层民主,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加强思想引领,培育乡村文明新风”等意见建议。
同时,常委会紧盯治理项目靶向监督,把听取和审议乡村振兴促进工作报告、视察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情况,作为今年监督工作重要内容。紧盯共建共治加强监督,持续关注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保护等工作,助力持续巩固提升全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创建成果。
发挥“三大作用”,代表倾“情”履职
“7月4日,我和代表们在接待群众时看见工人们顶着高温维修、更换破损的下水井盖,我们就送上防暑用品,并督促他们保证质量,注意安全,不留后患。”自2006年当选和连任区人大代表以来,张顺成代表的“民情日记”从未间断过。
区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新修改的代表法,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工作,定期通报表扬先进集体和履职优秀基层人大代表,突出“三大作用”,推动代表履职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
架好“连心桥”。把代表家站同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融合,打通综治工作、综合执法、便民服务等民意处理平台的通道。都京、小龙、青莲、螺溪、佛门等地定期在广场、集市、园区等处设点接待选民、服务群众,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公里”。
当好“代言人”。围绕乡村治理的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开展视察、调研,积极提交相关建议,最大限度确保乡村治理成果人人享有。关于乡村振兴发展等专题调研报告得到区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部分建议得以采纳实施。
做好“排头兵”。坚持人大评价与选民评议“双管齐下”,运行好“三亮三评三服务”工作机制,有效激发代表参与乡村治理的履职热情。万学、邓洪全等代表逐梦希望的田野,争当致富“领头雁”,为乡村振兴蹚出一条新路,展现了新时代人大代表新气象。
乡村治理,善治善成。高坪区人大常委会将守制度之正,创工作实践之新,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更多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