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人大全力打造“有事人大帮”工作品牌,通过建平台、强监督、优服务的品牌建设,有力推动人大工作与党委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实现代表履职有活力、监督工作有实效、群众诉求有回应,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人大动能,着力书写基层人大工作新篇章。
建好代表履职平台,激发新活力
优化一站式履职平台。建成镇人大代表之家1个、村级代表小组联络站4个,设立经济发展、依法治理、社会民生等代表示范岗8个,形成“镇有家、村有站、岗有示范”的履职网络。阵地功能涵盖“宣传站、民意窗、连心桥、监督岗、大课堂”,代表依托阵地开展坐班接待选民活动,今年已面对面收集并督促解决群众身边问题38个。
建好服务型民意平台。深化代表“四联三进”“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组织代表深入基层走访调研,收集社情民意,累计开展专题宣传宣讲等活动20余次,覆盖群众5000余人次。每名代表对口联系群众5至10户,今年已协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2件。打造智慧化管理平台。依托社区智慧系统硬件设施,建立“智慧人大”管理平台,推广数字化服务,推动民生问题“指尖上报、云端办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今年来,累计线上收集处理政务服务、便民服务等方面的群众意见87条,办结率100%。
筑牢闭环监督机制,实效再提升
镇人大紧扣“监督促落实、问效助发展”主线,构建“调研——审议——督办——问效”全流程闭环监督机制,推动监督工作从“程序性”向“实效性”转变,不断提升工作质效。
“调研+清单”靶向监督。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切,确定乡村振兴、环境整治等6大类21项监督议题,确保监督内容与重点工作同频共振。今年来,组织代表现场视察8次,走访群众100余人次,形成“问题+建议”双清单,推动场镇通信线路整治、灌溉水渠修复等12项问题限期整改。
“审议+测评”刚性监督。要求部门负责人用数据和实事说话,如项目资金到位率、工程进度等核心指标,接受代表现场质询,并开展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现场公示。对满意度低于80%的部门,由镇人大提出整改意见。
“督办+问效”长效监督。分类编号代表建议,明确责任和时限。通过“现场看+代表评”核查办理质量,收集的21条建议已办结16条,剩余5条纳入“回头看”清单。镇人大每季度向党委汇报监督成效,同步向代表通报整改情况,通过政府、代表之家公示栏、线上平台公开测评结果,接受群众监督,推动部门整改“透明化”,将监督结果与部门评优挂钩,推动形成“整改不力有压力、成效突出有动力”的鲜明导向。
聚焦群众民生关切,彰显新作为
专项行动惠民生。开展“逢场日”代表接待活动52次,收集群众反映的医保缴费、养老认证等诉求89件,全部现场答复或转交职能部门限时办结;针对独居老人就医难问题,推动卫生院建立定期巡诊制度,已惠及群众200余人次;开展普法宣传12场,覆盖群众2000余人次;组织健康义诊活动,惠及800余名老人,真正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组团问政促和谐。组织代表深入村(社区),以组团问政的形式现场办公,重点关注道路交通、环境卫生、河道治理等民生问题,代表与镇政府相关业务办公室负责人面对面现场提问、现场解答、跟踪督办形成闭环。有效推动解决了困难人群临时救助、生态环境治理、旧城改造等民生问题,切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助企纾困促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保姆式”服务,镇人大牵头,积极对接安州高新区承接落户优质企业项目,利用闲置土地“清闲促建”,成功引进投资5.5亿元的锂矿原矿加工及尾矿综合利用项目,解决入驻企业水、电、生活条件等要素保障问题,协助其完成能评、安评、施工许可等手续,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