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助力乐山建设世界旅游城市,乐山市市中区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区委决策部署,将《乐山市城市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执法检查作为2025年度监督重点纳入“一要点两计划”。常委会紧扣法规实施,创新监督方式,直击问题短板,着力推动城市管理难点堵点有效破解,为擦亮“烟火嘉州”靓丽名片注入坚实法治力量。

坚持法治思维,精准对标检查
区人大常委会成立专项执法检查组,由常委会主任刘华东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成员涵盖部分委员、专委会成员及人大代表。检查组制定翔实方案,以“逐条对照法规、逐项检验成效”为原则,聚焦市容环境卫生、公共空间治理、流动摊贩管理等民生关切领域,通过“四查四看”精准发力:查法定职责履行,看部门协同是否到位;查法律责任落实,看执法刚性是否彰显;查管理漏洞短板,看长效机制是否健全;查群众满意度,看民生需求是否有回应。
三伏酷暑,检查组深入一线。在全福街道翡翠社区滨江小区,考察“无违建小区”创建成效;在海棠街道演武街农贸市场、滨江路、张公桥美食街、老城区背街小巷等20余处重点区域,通过现场察看、询问交流、听取汇报、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条例》落地实情,确保监督靶向精准。座谈会上,检查组成员和代表们积极建言:“建议区政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基础设施民生短板。”“建议完善机制,健全高效联动长效机制,强化职能部门间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执法协作……”

创新监督机制,强化刚性问效
检查发现,城市精细化管理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条例》宣传效果不足,群众知晓率不高;违法建设管控的快速发现、响应和处置机制不完善;街道、综合执法、交警、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不够,“各自为战”现象仍存。
执法检查是“法律巡视”的利剑,发现问题旨在解决问题。区人大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刚性监督,创新推行“清单式”监督机制。针对检查发现的宣传深度不足、科学管理待加强、联动协管缺合力、基层责任未压实四大类问题,形成精准“问题清单”,定向交办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限时整改。三个月后开展“回头看”,确保形成“闭环整改”,有效推动《条例》落地生根,促进城市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监督成效显现,城市焕发新颜
在人大监督推动下,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履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在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缓解交通拥堵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治理难题破解了,完成通江片区全面整治,取缔兴发街、紫云街、慧园街等6个马路市场,新建草堂寺、乐活集市等5个便民市场,规范安置摊贩1400余个,惠及居民10余万人,有效改善市容秩序。2025年6月,区“四公一农”建设专班获市委、市政府“实干比拼”先进集体称号。
环境秩序更优了,打造垃圾分类示范小区4个,“两率先分”小区547个,新增环卫车辆22台、智能设备39台。“如今的慧园街农贸市场,公共厕所、公平秤、自动扶梯等一应俱全,干净卫生、秩序井然、服务升级!”曾经的占道临时市场成为历史。
执法整治有力了,作为乐山主城区,市中区通过执法检查与普法宣传双轮驱动,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执法行为更趋规范,疏堵结合更为畅通。2024年3月以来,依据《条例》办理行政处罚案件289件,罚没12.5万元,拆除违建1.75万平方米。全区印发《同住一个城共建一个家》漫画册2000余本、《条例》文本5000余册,城市秩序意识不断增强。
城市治理永无止境,人大监督永不懈怠。区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紧扣“城市建设为了谁、依靠谁”的核心命题,坚持人民至上,将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度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进程。未来,常委会将紧盯问题整改销号,探索“执法检查+专题询问”联动监督模式,推动政府将“法治力”切实转化为“治理效能”,助力共建共治共享的美丽嘉州,让规范有序的“烟火气”成为最动人的风景,为打造“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幸福美丽嘉州城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