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2个,力争8个村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请问县农业农村局,该项工作目前推进情况怎么样?”
......
这开门见山的提问,来自近日举行的邻水县第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现场。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听取县人民政府关于《邻水县2024年乡村振兴工作报告》落实情况的报告后,围绕走访调研中发现的短板和弱项,一一发问。农业、水务、文广、环保等部门负责人直面问题,诚恳作答。“一问一答”之间,为有力推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谋出了“良策”。

聚焦民意,深入调研,找准问题和不足
乡村振兴承载着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精心筹备好本次专题询问,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各镇和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务局、县文广旅局、邻水生态环境局等有关部门,通过现场查看、座谈交流、走访群众等方式,详细调研各镇各部门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力求把“家底”摸透,把问题找准,把建议收全。
“我们以专题调研发现的问题为基础,经过细致的筛选和主任会议审议,最终‘敲’定本次专题询问的5个问题。”调研组副组长、县人大农业农村委主任委员刘兵介绍道,“这5个问题涉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饮水安全、乡村旅游发展、生活污水治理等方面,都是农村居民关心关注的问题,承载着满满的群众之声。”
至此,在各项工作准备就绪后,一场特殊的“问答考试”在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室正式举行。

紧扣问题,精准发问,问出责任和担当
会议现场“热气腾腾”,常委会委员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一边是“考官”,怀着为民情怀,为热切关注邻水乡村发展的人民群众而问;一边是“考生”,肩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责任,认真作答,查摆不足。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收官战中必须守牢的一项底线任务。全县有27个村2000余人因供水工程覆盖不足、管网维护不到位而存在季节性缺水问题。余忠委员率先向县水务局提问:“针对该问题我县采取了哪些整改措施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效果怎么样?”
短暂思考后,县水务局局长黄全给出了答复,“我们迅速行动,组织专业技术力量会同属地镇村到27个村一一实地踏勘,充分征求镇村意见,分类施策,逐一进行落实整改。对千吨万人水厂能够覆盖的12个村实施管网延伸工程;对无法覆盖的15个村,通过新建水源工程、安装饮水管网等,确保农村村级供水工程全覆盖。同时,我们积极向省厅汇报,争取到位资金1506万元,目前,27个村饮水工程建设均已完成。”
乡村振兴报告中提出,围绕“有花有果有蔬、好看好耍好吃、留住乡风乡韵乡愁”,以轻介入、微改造、精提升,打造生态、产业、村庄连珠成串的精品环线3条以上。王立木委员提问县文广旅局:“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牵头部门,该项工作落实情况怎么样?效果如何?”
县文广旅局局长左乙惠答到,我们分别以明月山西麓旅游环线、华蓥山东麓旅游环线、铜锣山民俗文化带为纽带,以重点农业产业基地为核心,正有序打造骑行和生态研学、山野徒步和地质探秘、民俗文化和春季赏花、农事研学和采摘体验等4条主题游环线……
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你问我答,既有“热”度,也有“辣”味。面对各位委员的询问,各部门负责人不回避、不掩盖,用事实说话、用数据支撑。一问一答之间,问出了群众关切,答出了责任担当,彰显了各部门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
紧盯实效,持续监督,确保整改和落实
专题询问始于“问”,不止于“答”,关键在于推动问题解决。在会议结束后,县人大常委会迅速整理各位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形成《关于全县乡村振兴工作报告落实情况的审议意见》转交县人民政府研究处理,并要求其在3个月内书面报告研究处理情况。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蒋清裕表示,专题询问的结束不是人大对乡村振兴工作监督的结束,我们将持续开展跟踪监督,推动审议意见和询问交办事项落地落实,真正把专题询问成果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实效,全力以赴推动全县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