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金牛区产业领域迎来一件大事——区人大常委会创新设立的医药健康、轨道交通两个产业代表联络站正式投入运行!9月25日,医药健康产业代表联络站率先揭牌成立;9月26日,轨道交通产业代表联络站接踵而至。这两个联络站的成立,是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全市“立园满园”行动、全力推动区委“1520”总体发展思路落地见效的重要举措,标志着金牛区人大工作正式迈入新阶段,为金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人大力量。

精准定位,锚定产业“需求点”
“要把联络站建在产业最需要的地方!”这是区人大常委会在建站之初就确立的核心原则。为实现阵地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区人大常委会牵头开展多轮实地调研,联合产业部门、园区管委会深入分析产业布局特点与企业实际需求,经过科学比选、反复论证,最终确定医药健康联络站入驻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轨道交通联络站落户天回新质生产力发展服务中心。两处选址“独具匠心”:既能精准嵌入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域,又能充分共享现有公共服务平台资源,达到了“选址优、功能全、服务便”的目标。
专业赋能,组建产业“智囊团”
“作为医药研发领域的代表,我终于有了一个能和产业链上下游同行深入交流的专业平台!”一位医药健康产业代表在进站时兴奋地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联络站最大的特色在于其“专业基因”。区人大常委会立足产业发展需求组建代表队伍,医药健康产业代表联络站汇聚了30名相关领域代表,涵盖医疗机构负责人、医药企业高管、科研机构专家等核心力量;轨道交通产业代表联络站聚焦全产业链发展,集聚21名代表,覆盖设计、建设、运维、装备制造等关键环节。通过这种“靶向选代表”模式,真正实现“专业人干专业事”。

马上就办,跑出履职“加速度”
“昨天医药健康站刚挂牌,今天轨道交通站就揭牌了,而且当场就组织我们和政府部门面对面谈问题、提建议,这种高效率体现了人大服务产业的真心实意!”一位参与首场座谈的企业代表在现场感慨道。
挂牌只是起点,服务才是关键。在揭牌仪式后的首场座谈会上,区政府相关部门系统介绍了两大产业的发展态势和规划布局等。轨道交通领域的人大代表提出:“成都北站即将建成,作为交通枢纽,轨道线路密集,建议由联络站牵头,开展一些相关活动。”与会代表们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畅所欲言,现场交流氛围热烈,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这种“揭牌即履职、起步即奔跑”的工作状态,让参会代表和园区企业负责人纷纷点赞,直言“感受到了人大服务产业发展的诚意和实效”。
机制创新,打造服务“直通车”
为确保联络站长效运行、持续赋能,区人大常委会着力构建“代表工委抓建设,专门委员会抓活动,人大街道工委抓保障,轮值站长抓策划,职能部门常进站”的工作机制。同时,建立健全“问题收集——研判交办——反馈落实——结果评估”的闭环工作链条,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这一系列创新举措通过明晰职责、闭环管理,为联络站规范高效运转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展望未来,激发平台“大作为”
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建圈强链”,致力把这两个联络站打造成为洞察趋势、服务发展的“瞭望哨”,为产业升级提供精准指引;打造成为对接需求、破解难题的“会客厅”,为政企互动构建高效通道;打造成为提升能力、激发活力的“加油站”,为代表履职提供全面支撑,为全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坚实的人大力量。
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建立,是金牛人大工作的一次创新实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小平台”必将凝聚专业智慧、激发链式效应,成为助推区域产业发展的“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