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阳小火车的汽笛声穿越桫椤林海,罗城古镇的非遗竹编在游客指尖流转,家电卖场里老年人拿着“以旧换新”补贴选购电器……初秋的犍为,消费市场涌动着复苏的活力。这生机盎然的景象背后,凝聚着犍为县人大常委会精准监督的智慧与汗水。2025年,县人大常委会紧扣“促消费、惠民生”主题,以专项调研为抓手,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数据锚定问题,用实效回应期盼,走出了一条人大监督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靶向发力:构建全链条调研体系
“要带着问题去、奔着实效来,既要晒出政策落地的‘成绩单’,更要找准制约消费的‘绊脚石’。”在7月举行的专项调研启动会上,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缪骏发出动员令,为专项调研定下务实基调。根据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县人大常委会组建起由常委会副主任周华胜任组长,财经工委牵头、8名市县两级人大代表参与的调研组,制定全链条工作方案,将《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与县域实际紧密结合,聚焦“加力扩围促消费十三条措施”落实情况,明确“政策落地、措施见效、市场保障”三大调研维度。
为确保调研全覆盖、无死角,调研组创新采用“三维调研法”:在空间维度上,划分15个镇调研片区,覆盖23家重点商贸企业、4个文旅景区;在主体维度上,既听取县发展改革局、县商务经济合作局等8个职能部门汇报,又深入商户、消费者群体收集一手信息;在时间维度上,建立“晨走访、午座谈、晚研判”工作机制,确保每天调研时长不少于6小时。联络员李小平随身携带的调研手册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调研行程和群众诉求,这本标注着20余条意见建议的手册,成为撰写调查报告的重要依据。

一线问策:解码消费市场真实脉动
“全省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实行限额管理后,不少老年人由于抢不到名额只能放弃购买。”8月的犍为家电数码城,某卖场负责人的坦言让调研组成员驻足细究。调研组当即与县商务经济合作局负责人探讨,现场提出“为老年人、低保家庭开辟补贴申领绿色通道”的建议,这一建议随后被写入调查报告,并在9月底转化为具体政策。
房地产消费作为经济“压舱石”,其政策效应备受关注。在某房地产售楼部,县住房城乡建设局“1至6月发放购房补贴2800余万元带动住房销售额增长39.6%,但政策到期后7月成交量下滑 40%”的数据分析,引发调研组对政策连续性的深入思考,梳理出“简化申请材料”“延长政策期限”等12条建议,为县政府后续制定新一轮购房补贴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数据核验:筑牢精准监督基石
“1至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52亿元,增速7.4%,高于省平1.2个百分点,但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占比不足30%,农村消费市场增速低于城镇2.3个百分点。”在县统计局的数据核验现场,调研组成员围绕关键指标展开细致问询。为避免“被数据牵着走”,调研组创新采用“交叉核验法”,将统计数据与企业台账、财政拨付记录、消费投诉数据进行多维印证,发现“部分促消费资金拨付滞后15天”“3家‘放心舒心’消费示范单位重挂牌轻服务”等问题。
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直接关系政策落地效果。调研组在查阅县财政局的资金拨付凭证时发现,2911万元县级促消费资金虽已足额拨付,但存在“拨付流程繁琐导致滞后”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调研组建议财政部门优化资金拨付流程,建立“预拨+清算”机制,确保政策红利及时兑现。在县市场监管局,调研组成员仔细核查224件消费投诉举报处置台账,对平均响应时间超过48小时的5起投诉案例提出整改要求,推动建立“24小时快速响应 ”机制。
只有把数据核准、把情况摸清,常委会审议才能更有针对性。经过近一个月的深入调研,调研组形成了包含“消费能力不足、政策衔接不畅、文旅产品单一”三大类问题的调查报告,为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和解决方案。
成效转化:打通监督落地“最后一公里”
在9月28日召开的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关于全县提振消费工作的调查报告》引发热烈讨论。报告中“建立政策到期预警机制”“开发复合型文旅产品”“拓宽居民增收渠道”等11条建议,被细化为县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明确要求县政府在12月底前报送整改落实情况。
审议意见发出后,县人大常委会随即建立跟踪督办机制,推动调研成果切实转化为促消费“硬举措”。
从家电卖场的细致问询到常委会会议的热烈审议,从调查报告的精准施策到整改落实的跟踪督办,县人大常委会以监督实效激活消费动能,用民生温度丈量发展深度。这场贯穿夏秋的专项调研,不仅晒出了政策落地的“成绩单”,更交出了一份让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