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人大

汶川县人大:推动民生实事票决项目落地有声

时间 2025-10-16 来源 汶川县人大
[ 字号大小:]
  今年以来,汶川县人大常委会围绕“精准定题、全程督效、实在交卷”要求,对8个县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开展“全生命周期”监督。截至目前,所有项目实现100%开工,投资完成率达86.6%,群众满意率高达98.6%,充分展现了人大代表在项目推进中的全程参与和有力推动。



精准问需:“三张清单”汇聚民意民智​

  在项目征集阶段,县人大常委会创新建立“三张清单”定题机制,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政策资源与代表建议。群众“需求清单”依托全县30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和近百场“院坝议事会”汇集而成,如灞州镇在去年年底召开的院坝会上,多位村民反映“山区水果运输难”问题,这一诉求被纳入2025年度县级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项目清单,通过实施农村村内道路提升项目有效解决了水果旺季运输难的问题。部门“政策清单”由财政、发改等部门围绕资金保障和项目可行性共同制定,为项目落地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依据。代表“意愿清单”则来源于149名县人大代表在调研、走访和视察中收集汇总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代表提出意见建议提供依据。针对三张清单中共同关注的“农村村内道路提升”“农村新能源路灯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等热点项目,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部门等共同会商,形成初步建议项目并提交表决。整个过程贯穿“群众提需求、代表定项目、政府抓落实、人大强监督”的工作理念,实现“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的转变。



精细履职:“三项机制”全程跟踪监督​

  为推动民生实事项目高质量实施,县人大常委会建立民生实事项目监督“三项机制”,实现代表监督履职精细化、全过程化。建立“一对一”挂钩监督机制,由4位常委会副主任牵头成立监督小组,例如在县城燃气站建设项目中,监督组先后6次赴现场协调,推动解决用地审批和管线迁移问题,以及燃气管网与同期实施的取水口输水管、供水管同步开挖回填问题,保障项目按期完工。建立“固定监督日”闭环管理机制,每月25日组织代表现场督查,年终开展满意度测评,形成“跟踪-反馈-整改-评价”完整链条。建立“一线驻点”现场督办机制,在重点项目现场设置“代表监督哨”,如在无忧全民健身中心建设过程中,驻点代表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前期协调电力、通讯、给排水管网产权单位对地下管网进行改迁工作,施工期间推动施工单位增加无障碍设施和夜间照明设施,惠及老年和残障群体。这一机制推动代表实现“建议我提、过程我盯、效果我评”,从“会议代表”真正转变为“行动代表”。



精彩交卷:“三项指标”赢得群众满意​

  县人大常委会创新建立“三项指标”评价体系,从时效性、实效性、满意度三个维度全面检验项目成效,不断推动一个个民生项目不仅落在了实处,更暖在了群众心里。强化时效指标,全力跑出项目落地“加速度”。县人大常委会对民生实事项目实行全周期管理,对每一项项目进行挂图作战式监督,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能按时保质完成。今年9月,县人大常委会针对2个进度滞后项目发出督办提示函,约谈相关负责人,为推动项目按期完成“加码赋能”。强化实效指标,全力助推民生实事“显温度”。县人大常委会不仅关注项目完成速度,更注重项目的实际效果和民生温度,通过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信任。新建的县城燃气站计划于10月正式投用,解决群众“用气难”;无忧全民健身中心开放后将满足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4个镇的村内道路提升项目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和农产品“运输难”。强化满意度指标,全力彰显群众心声“总标尺”。县人大常委会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民生实事项目成效的最终标尺,通过多种方式收集群众反馈,在年底大会上进行满意度测评,确保项目真正符合百姓期待,真正彰显出“小事”快办、“难事”联办、“大事”专办的服务效率。
  下一步,县人大常委会将在巩固现有成效的基础上,推动监督视角从“办结率”向“绩效值”转化,探索项目“建设绩效”与“民生绩效”的“双绩效”评审机制。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更实在、更温暖地惠及每一位群众,持续书写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汶川民生新篇章。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