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人大

乐至县人大:监督发力,浓墨绘就文旅融合新画卷

时间 2025-10-17 来源 乐至县人大
[ 字号大小:]
  当“帅府粮仓”的丰收盛景与乐至川剧的悠扬唱腔,登上《田野欢歌》《丰收集结号》等央视节目,深情述说帅乡绵延的农耕记忆与人文故事;当濛溪河遗址群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引发跨越万年的文明共鸣;当乐至蜀绣“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绣出文化自信;当乐至田园诗会、烧烤美食节等一系列品牌活动成功举办,迎来八方宾客畅游诗意田园、体验舌尖魅力……在四川省乐至县,文化资源优势逐渐转化为旅游发展新动能。
  乐至文旅频频“出圈”的背后,离不开县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发力、依法履职的坚实支撑。

调研先行 激发文明“新韵”

  如何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让既有的品牌“亮”起来,是乐至文旅破局的关键。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将文化传承与创新驱动置于核心位置,坚持“调”以致用、“研”以致远。近年来,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遗产保护、景区提质等主题,多次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视察调研。
  在“帅府粮仓”的丰收现场,代表们仔细察看稻谷品质,与种粮大户深入交流,详细记录关于农耕文化展示与旅游体验结合的可行性建议;在濛溪河遗址考古点位,代表们认真聆听考古队负责人对最新发现的讲解,并就遗址保护范围划定、后续研究规划等关键问题,与专家进行探讨;在烧烤美食节现场,代表们穿梭于各个摊位之间,与商户、游客随意攀谈,真实了解消费需求与服务短板……
  一次次走访、一场场座谈、一份份报告,调研的过程成为凝聚共识、发现问题、厘清思路的过程。基于调研内容,县人大常委会精准提出了“传承+教育+实践”“将红色教育与民俗文化深度融合”等意见建议,为激发文明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图为:乐至县人大常委会在濛溪河遗址调研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工作

监督护航 筑牢发展“新基”

  人大监督有没有力量,关键看实效。监督的“牙齿”,正是体现在一个个具体项目的落地生根上。县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通过对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开展工作评议,有力推动报国寺石刻修缮、睏佛寺安防工程立项、石匣寺摩崖造像微景观试点等一批文物保护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用好审议意见“指挥棒”,督促县政府将文物、红色资源和非遗保护刚性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系统推进文物普查工作,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55处,顺利完成陈毅纪念馆文物定级,新增珍贵文物34件。
  “一锤接着一锤敲”,对重点文旅项目实施常态化跟踪监督,确保政策与资金精准滴灌。在持续监督推动下,红色研学中心、帅乡劳动林项目已投入运营;全市首家大型民营博物馆——吉快博物馆项目提前完成主体建设;“帅府粮仓”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宴语餐厅、遵生小院、秧咖啡等项目全面运营,真红巷文旅街区于今年国庆节正式开街,接待游客6.12万人次,大幅提升片区综合服务能力;“弘毅学堂”研学基地完成建设,今年累计接待研学团队近30批8100余人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日益凸显。


图为:乐至县人大常委会督导真红巷文旅街区建设项目

代表聚力 共绘文旅“新卷”

  “人大代表既要建言,也要出力,真正让‘乐至文旅’成为一张金名片。”乐至县人大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组建教科文卫代表小组,组织文旅行业代表开展小组活动。“拓展新媒体营销渠道,招募文旅推荐官”等意见建议被县政府采纳,推动“乐至春花烂漫时”“五一旅游线路推荐”等8大系列主题视频成功发布,总浏览量突破200万次,收获点赞超20万、评论逾5万,有效激发公众出游热情。


图为:真红巷文旅街区在国庆期间开展“状元巡游”活动

  鼓励代表带头参与文旅实践,推动文旅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县人大代表谭椿椿深度参与“秋千王国”农文旅项目建设,不仅成功打造了文旅新IP,更带动400多人实现本地就业,人均增收超2.4万元。
  从深入调研把脉开方,到精准监督护航项目落地,再到汇聚民智共绘蓝图,乐至文旅事业发展的每一个坚实脚印,都凝聚着乐至人大依法履职、担当作为的坚实力量。乐至县人大正在以监督为笔、以实干为墨,在帅乡大地上奋力书写着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乐至答卷”,让“诗和远方”在融合共生中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