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监督工作 > 监督动态

挑 “漏眼”开“良方”——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关于四川省旅游工作情况的报告》侧记

时间 2018-10-08 来源 人民权力报
[ 字号大小:]

  在9月下旬举行的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常委会委员听取并分组审议了《关于四川省旅游工作情况的报告》。

 

强力推进旅游产业

 

  《关于四川省旅游工作情况的报告》给陆振华委员留下了四点比较深刻的印象:第一,旅游促发展。不是为抓旅游而抓旅游,而是通过旅游来发展,旅游投资拉动持续发力。第二,旅游带民生。旅游本身是富民产业,老百姓得到实惠,通过旅游发展改善民生。第三,旅游强基础。通过抓旅游带动基础设施改善、道路交通状况改善。第四,旅游树品牌。把四川金字招牌打响,熊猫、九寨沟、峨眉山、天府之国等名片逐步响亮。

 

 

  “这几年四川省的旅游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谭豹委员的话,引起了黄正富委员的共鸣:“2017年全省旅游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2914.9亿元,同比增长6.7%,实现旅游业税收贡献834.9亿元,税收占增加值的比例超过28%,全省旅游业发展吸纳就业人数441.8万人,说明这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产业,旅游产业发展已经迈入高质量阶段,非常振奋人心。”

  审议中,委员们在肯定我省旅游工作取得的成绩时,更多的是挑出我省旅游工作的“漏眼”,同时开出发展我省旅游工作的“良方”。

  谭豹委员说,我省旅游目前最大的问题是重视不够,缺少新的大项目、大支撑、大载体;缺少整合式的营销,缺少不同的分层的产品构架;旅游产品比较单一,缺少大的演艺节目。他建议适时召开全省的旅游发展大会,出台政策支撑,抓好大项目,开展综合营销,加大力度促进四川旅游业的发展。“希望省上花大力气来抓,不要让旅游逐渐衰弱了。”

  今年以来,凡是进入贵州高速公路的小车减半收费,所有景区门票减半收费,贵州大小景点和避暑胜地,来自四川的人满车满。胥健委员说,贵州有几个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第一,贵州的交通发展很快,县县通高速。第二,贵州的景区和康养避暑胜地建设非常快,并且有一定品位。第三,贵州政策非常开明。“我们要反思,要有忧患意识并增强开放意识。”

  在曹建国委员眼里,周边的省份在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认识上,对旅游产业的投入上,对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行动上,以及旅游总收入的增幅上,都对四川形成了很大压力。四川在思想认识、投入和保障方面都有差距。“建议以问题为导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高增安委员说,全域旅游最重要的是“多规合一”,要真正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必须首先从产业规划和布局着手,设法做大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公约数”,让其他产业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强力保障和支撑,成为旅游业的活源头。“交通+旅游”不仅要解决通达性问题,还要解决高速公路沿线的安全观景点位布局和建设问题。在旅游“多规合一”中,要突出省旅发委的统筹协调作用。同时,高端旅游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旅游资源富集的民族偏远地区,真正能够安居乐业的首先应该是本地人。

 

红色旅游大有可为

 

  委员们认为,过去自然山水观光旅游大家看得多了,现在一般的观光游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自然旅游要跟文化旅游结合,这也体现了人民群众新时代的需求。

  “四川红色旅游这一张牌还可以打得更好!” 一直在呼吁四川是“红军大省”甚至是“红军第一大省”的樊建川委员认为,四川的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长征只走了两年,一年多都在四川;翻雪山、过草地都在四川;安顺场、泸定桥、赤水河都在四川;中央红军只有8000人的时候,四川红军有8万人。甘孜、阿坝、凉山都有红军,这些地方也都有名山大川,都有自然景观,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相得益彰,红色旅游大有可为。他说,现在川藏线旅游很兴旺,川藏路精神实际上也是一个红色旅游资源,但是到今天也没有做起来。还有抗战文化,李庄抗战文化、辛亥保路的文化资源以及三线建设等文化资源也可以做好。

 

 

  委员们表示,就红色文化而言,四川有5张名片,在全国都是很厉害的:川陕苏区、红军长征、伟人故里、三线建设、灾区新貌。建议做响做强这五张红色旅游品牌,注重全省品牌旅游联动、红色文化旅游品牌与历史文化旅游品牌联动、红色旅游与山水旅游、乡村旅游品牌联动。

 

旅游减贫一举两得

 

  我省旅游扶贫问题这几年力度很大,为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带来了很多实惠。“如果把贫困地区旅游当作一个产业来看,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陈云川委员认为,目前在精准扶贫中,更多的把旅游看作一个扶贫的事业。旅游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一个减贫功能,从旅游减贫的角度来说,将其看作是旅游产业自身发展的内生需要,而不单纯看作是旅游扶贫事业的需要,这样一举两得。旅游扶贫的地区大多数是旅游资源很好的地区,如果从产业的角度去发展旅游,在保证其生态功能原汁原味的情况下,把贫困区旅游资源开发和打造出来,可以得到一个更大的战场。从未来的发展看,旅游业要成为一个万亿级产业,应尽快把贫困地区的旅游活动从事业功能上向产业功能转换。“这就需要政府对发展旅游产业有更多的政策储备,客观的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构建川西北世界生态旅游区

 

  从旅游角度看,川西北旅游资源富集而且多样性好,但其旅游收入在全省偏后。究其原因,陈云川委员认为,首先是可进入性差,成都周边交通四通八达,很快可以疏散游客到各个地区,但是甘孜阿坝还不行。另外旅游相关产业单一,风景都在路上,一路上都是旅游吸引物,但这个是不花钱的,走完之后也留不下收入,真正能够形成景点或者类似景点功能的业态太少。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构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从产业发展来说,有了生态的农业、牧业和林业以后,如何将其变成金山银山,就要加大旅游产业融合,这个旅游产业包括各种新业态,包括传统景点旅游,也包括红色旅游、康养旅游、山地旅游等一系列旅游业态。陈云川委员建议,要加大旅游业和未来要构建的生态产业之间的高度融合,构建一个高度融合的旅游生态农业的新形态创新产业,把整个川西北地区真正做成全域旅游区;增加川西北地区在旅游建设上的协同性,区域直接相连,共同构建一个具有大规模和高品位的“川西北世界生态旅游区”或者是“川西北世界生态旅游公园”,吸引更多的游客;要加快高速公路、机场的规划和建设,使游客能迅速进入旅游点。在这些线路上,要有更加密集的旅游吸引物,这样就不再是风景都在路上,而是能促进旅游消费。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