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在成都举办了关于“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监督指标框架和应用场景分析报告模板”(以下简称“框架和模板”)的专题培训班,来自31个省(区、市)人大常委会的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

此次培训班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预算联网监督工作的规范化、智能化发展,提升预算联网监督整体工作水平,助力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政府债务管理监督和财税立法工作提质增效。

培训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信息化工作专班的成员详细讲解了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基本情况、“框架和模板”的总体考虑、预算决算审查监督与政府债务监督等指标框架和应用场景分析报告模板情况、国资监督等指标框架和应用场景分析报告模板情况以及财税立法和财政预算事项备案审查等应用场景分析报告模板情况。北京、上海、浙江、湖南、广东、四川、云南、陕西等8个省(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相关同志分别介绍了本地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监督指标和应用场景的工作情况,并围绕完善“框架和模板”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
“我省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工作,从‘对账本’跨入‘看直播’的发展阶段,开启了以‘数智赋能’的创新实践,书写监督领域、对象、流程全覆盖的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的新篇章。”四川省人大预算委、常委会预算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我省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历经三次迭代升级,实现了横向联通8个省直部门,纵向贯通21个市(州),并与省级财政部门进行“T+1”数据同步。随着省市县三级系统的互联互通,人大监督逐渐向乡镇延伸,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工作格局。
“预算联网监督是新时代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人大预算、国资、债务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参加培训的学员纷纷表示,此次培训班内容聚焦、交流充分、务实高效,不仅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凝聚共识、共同提高的平台,也为进一步完善“框架和模板”,推动预算联网监督工作的规范化、智能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培训期间,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预算联网中心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演示了我省的预算联网监督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