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中旬,一场猛烈的降温,拽慢了成都迈入春天的步伐。
蒲江县检察院里,助理检察员曾雪刚每天早上都会把办公桌对面的座位打扫干净,等待他的同事——检委会专职委员王芝良出现在办公室。
此时,王芝良躺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的病房里。一向稳重的他有些焦急,快三个月了,这是住院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脱岗”最久的一次。
从2005年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后,除了必要的住院治疗,王芝良总是在早上八点准时走进单位大门。6年来,他一边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一边坚持工作,实现了从检27年无一错案,创造性地开创并在全国率先推出刑事受害人救助机制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走到哪里都能干出新成绩
在蒲江县检察系统,王芝良的认真是出了名的。
一位同事至今仍记得10年前王芝良经办的一件案子。1998年,某乡镇储蓄所一职员从对公账户套取储户存款200多万元后逃逸,为了锁定犯罪证据,王芝良在银行装票据的麻袋之间蹲了一个多星期,一册一册地找,一笔一笔地对,硬是查遍了这个职员5年来经手的上万册票据。
“如果不了解细节,对案件的处理就可能不公正,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王芝良说。
2008年,王芝良开始负责案件质量和干警执法档案的评查工作,当年就有了新成果:案件质量工作由成都市第14名上升为第6名,检察委员会工作由全市第17名上升到第4名。
非科班出身的王芝良凭啥干出好成绩?
蒲江县检察院政治处副主任胡薇薇对一件小事记忆犹新。有一次,王芝良将一份案件评查报告发给她,不一会儿又急吼吼地打电话说 “有错误要修改”,后来发现,这是一个标点符号错。监所科科长刘红保留着几年前王芝良与她进行工作交接时的清单,上面不仅列明了文件和卷宗的情况,甚至连汽车、摩托车钥匙有几把都清清楚楚。
私下里,有同事说王芝良对工作“一根筋”——从事案件评查时,即使发现小问题也绝不放过。他也从不讲情面,发现用语不规范、错字等都要扣分。
在同事曾雪刚的印象里,王芝良平时少言寡语,进行案件讨论时却像变了个人,判断果断,理论起来滔滔不绝,甚至还会把政策法律条款翻出来当场理论,往往让人心服口服。
2009年王芝良牵头起草一项工作机制,前后修改了七八稿,相关资料和手稿堆成了小山。
凭着这份认真与执著,王芝良先后在反贪、公诉、民行、法律政策研究等部门工作,实现从检27年无一错案。
建立刑事受害人救助机制第一人
提到 “王检察官”,69岁的蒲江县寿安镇吕石桥村村民骆廷伦连连称谢。两年前,骆廷伦的儿子在一场意外中遇害,家中留下老两口和一个上学的孩子,陷入困境。
得益于刑事受害人救助机制,骆家获得3000元救助金,民政主管部门将老两口列入农村低保范围,并减免了孩子就读期间的学杂费、生活费。
刑事受害人救助机制由王芝良牵头建立并在全国率先推行。
5年前,蒲江县一对夫妻发生争执,盛怒之下丈夫将妻子杀害,家中78岁的老母亲和11岁的儿子失去了依靠。蒲江县检察院受理此案后,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实施救助,解决了一老一小的低保和孩子上学的“两免一补”。杀人者得知后,在法庭上长跪不起,表示认罪服法。
这件事深深触动了王芝良。刑事案件中受害人权益如何保护?如何避免受害人及其家庭受到二次伤害?他拖着有病的身子,主动承担起起草刑事受害人救助机制的任务。查资料、拟初稿、反复修改……该机制建立后,已使成都市170余位刑事受害人得到救助。
此后,王芝良又牵头起草“民生案件快速办理机制”、“涉检维稳预警机制”、“干警执法档案和案件质量考评机制”等,其中,“民生案件快速办理机制”的建立,使多位生活艰难的受害人提前获得4万多元赔偿。
老百姓说,王芝良“心肠好”;蒲江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彭智强说:“王芝良有一颗爱民为民、忠诚履职的心。”
正是源于对老百姓的热爱,王芝良把工作当成终身的事业,时刻为群众着想。2005年8月,该县朝阳湖镇的曹姓夫妇与人发生纠纷,曹姓夫妇被判决承担全部责任。时任民行科科长的王芝良接案后认为判决有误,他把办公室“搬”到曹家,经过周密调查取证,最终为曹姓夫妇讨回了公道。
他真正领悟了生命的含义
在妻子姚宏伟眼里,王芝良太爱这份工作了。
2005年王芝良的病情确诊后,姚宏伟感到天都快塌下来了。谁知道,还没等她擦干眼泪,王芝良却做出惊人的决定:继续工作。一向温柔的姚宏伟发了火:“你要是累垮了,我不得管你!”话虽这么说,她还是默默地为他泡好草药,目送他出门上班去。那几年冬天,王芝良戴着厚厚的口罩和帽子,缓慢行走在单位走廊的身影,成为政治处主任徐庆心中鲜亮的记忆。“他真正领悟了生命的含义。”徐庆说。
王芝良也有自己的 “私心”:“整天呆在家里东想西想,还不如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也是一种‘疗法’。”就在患病当年,他带领民行科干警完成了5起抗诉案件,相关工作被成都市检察院评为先进。
去年8月,王芝良向单位请假去河北看病。出发那天,他却出现在办公室。同事们都呆住了,王芝良嘿嘿一笑:“有个案件评查报告还差一点完成,我加个班弄完再去。”
这位坚强的检察官,在这个春天即将到来的季节,却不得不再次暂别心爱的工作岗位——由于病情加剧,医院采用化疗,需要每天输液服药。
“身体有病,但精神不能垮,操守更不能丢。”王芝良期盼着,早日重返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