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
成都平原、攀西、秦巴山区、川西高原等多个区域列为支持对象
综合本报新华社消息 记者2月20日从省发展改革委获悉,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支持成渝等11个重点经济区率先发展;成都平原、攀西、秦巴山区、川西高原等多个区域被列为支持对象。
《规划》在综合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特色产业、公共服务、人民生活、改革开放等7个方面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这些目标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增速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增铁路营业里程1.5万公里,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19%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15%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以上,城镇化率超过45%。
《规划》对“十二五”时期西部地区空间开发格局进行了统筹规划。支持成渝、关中—天水、广西北部湾等11个重点经济区率先发展;支持河套地区等8个农产品主产区优化发展;支持西北草原荒漠化防治区等5个重点区可持续发展;支持攀西—六盘水等8个资源富集区集约发展;支持秦巴山区等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跨越发展。其中,与四川相关的包括成渝经济区、成都平原农产品主产区、西南石漠化防治区、青藏高原江河水源涵养区、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规划》实施将给上述地区带来多重利好。
《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国家在西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将继续重点突出交通和水利两个关键环节。交通着重解决通道建设和路网完善问题,水利着重解决西南地区工程性缺水和西北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将有利于我省正在实施的“一中心、三枢纽、四基地”建设,包括推进稻城-亚丁等省内重要支线机场建设,长期困扰我省盆周地区的工程性缺水问题也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
《规划》明确,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成都被确定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
《规划》提出将研究制定《生态补偿条例》,加快编制退化草地治理等重点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规划。其中,我省39个县被列为重点生态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