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杩槎!放水!”一声令下,数十名河工拉动竹绳,将拦腰截断河道的杩槎拉倒,岷江水从竹笼的缺口奔流而出。在4月4日举行的都江堰清明放水节开幕式上,这一古老的放水仪式真实再现,吸引了7万余名国内外游客。
都江堰清明放水节,是民间为庆祝都江堰水利工程岁修竣工、启动春耕生产、纪念李冰父子和历代堰工而进行的盛大祭祀庆典,自汉代定名以来,已传承1000多年。2006年,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都江堰清明放水节启动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整个庆典围绕放水主题,分为乐水、祭水、放水、拜水四个板块。这也是该节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以来举办的第一届盛会,在祭祀仪式、放水流程等方面都充分展现对历史传统和民俗文化的尊重。驻华大使代表、阿根廷驻华大使古斯塔沃·马尔蒂诺还向都江堰市政府赠送了“最值得驻华大使馆向世界推荐的‘世界人文水利奇观’——中国都江堰”牌匾。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邓楠,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李登菊出席开幕式。来自33个国家、包括18位驻华大使在内的60余位驻华使节及夫人参加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