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国家科技城一路求新——走进绵阳市·纪行

时间 2012-04-10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号大小:]

□本报特派报道组
  成都向北,两小时后便进入川北重镇绵阳。
  3月19日,“巴蜀万里行”大型采访报道团乘坐的大巴车进入绵阳城区,车窗外依次闪过九洲体育馆、长虹大酒店、风能与太阳能混合的新能源路灯等,唤起记者们脑海中的灾后重建、军民融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关键词。
  绵阳最响亮的名片,“贴”在一辆辆穿梭而过的出租车和大巴车上——国家科技城。
  阳光灿烂的春天,我们在全国唯一的科技城采访,见证这里的处处生机。
  科技创新:“世界一流”贴绵阳标签
  首站目的地——绵阳长虹。大巴车刚启动,收音机里就传来关于绵阳、长虹的同步解说。眼尖的同行扭头一看,一辆信号发射车紧跟在大巴车后。“真是高科技!”记者们感叹。绵阳人却说:“这很简单。”
  在长虹展览室,工作人员对着遥控器发出“《非诚勿扰》、打开淘宝网”等一连串指令,电视机就自动搜索出节目和网络。“这是长虹3月上市的语音电视。与一般语音电视不同,这款语音电视有强大的‘云端’后台支持,可以帮助客户找到所需的内容。”工作人员介绍。
  “从两只手操作,到一只手操作,再到解放双手,长虹要做的就是不断创新。”长虹副总工程师阳丹带来一个好消息:5月,由富士康代工的长虹智能手机将上市,多元化创新战略布局将帮助这个千亿家电企业抢占市场制高点。
  震后发展提速的不仅是长虹这样的大企业。
  江油六合锻造厂震前产值不到2亿元,如今迅速成长为年产值6亿元的企业。
  走进六合锻造厂3号锻造车间,火红的钢铁在锻造机有节奏的锤炼声中逐渐定型。说到震后的快速发展,公司总经理助理彭怀文说:“技术研发是支撑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原因。”依托配套东汽、哈汽和上汽,公司生产订单饱和,并研发出超超临界汽轮机组叶片用钢关键工艺,改变了该款特钢要从国外进口的历史。
  “依托该工艺,我们可以自己生产特钢,价格也降低了三分之一左右。”彭怀文说,2010年,特钢还卖到了欧洲,“变进口为出口,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数据显示,仅去年,科技城就获专利1362件、增长21%,专利新增产值96.1亿元、增长16%。绵阳还建成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3项,占总数的六分之一。如今,人造小太阳、新型空气动力中心等落子绵阳,更多的“世界一流”“全球领先”将贴上绵阳标签。
  服务创新:大交通支撑同城化
  看罢长虹、九洲、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采访团从城区前往安县,双向8车道的绵安快速通道在油菜花的金黄、樱花的雪白和满眼的苍翠中延伸,仅8分钟就到达安县。
  安县白鹤岭小区居民何宏亮带着两岁的孙女在湿地公园玩耍。大片的草坪、精美的浮雕、完善的公共设施,这个震前的河滩地成为附近居民喜爱的休闲之地。
  “路修得平,娃娃跑起不怕绊跟头。”何宏亮说,公园基础设施越来越齐全,“以前就是几座亭子、几张凳子,3年来,景观更多了,健身、娱乐设施也多了。你看那个海盗船,去年底安装后,娃娃就爱来耍。”
  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提速建设,让绵阳人的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沿涪江而行,成绵乐客运专线正加紧建设。客专通车后,成都和绵阳的车程将从原来的两小时缩短到半小时。交通运距缩短,意味着长虹将在同城化发展中获得更多支撑。
  未来几年,成绵乐、成西、成兰等4条铁路,以及成绵高速复线、成南巴陕等4条高速公路全部建成后,绵阳到成都只需半小时,到西安只需两小时。到2020年,绵阳将形成包括6条铁路、6条高速公路、6条快速通道、30条航线的进出境通道。 大交通格局的形成,让这座科技城加速创新驱动。
  体制创新:激活发展动力
  3月20日下午,采访团来到涪城区龙门镇。一位清瘦的老人正在小麦地里俯身忙碌,他是西南科技大学小麦研究所所长邢国风。“小麦马上就抽穗了,正是杂交和选种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强观测。”
  邢国风曾经参与绵农1至7号、西科麦1至6号的研发,其中,绵农2、3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前只有科研院所才搞研发,现在绵阳参与种子研发的种子公司越来越多,好品种也越来越多。”邢国风说,这与绵阳科技城的创新氛围不无关系,“就像按下开关,激活了每个点的创新动力”。
  西南科技大学因科技城而生。
  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绵阳国家科技城的战略决策后,为给科技城提供创新人才支撑,教育部批准西南工学院与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西南科技大学。如今,该校建筑、农学、核辐射类专业已走在全国高校前列。
  发展速度源于体制机制创新。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侯大斌介绍,该校采取董事制度,长虹、九洲等36个企业、科研院所等都是董事单位,“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机制,搭建起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的桥梁,缩短了科学技术走向生产车间的时间。去年该校一个学院直接引来6名海归博士组成项目团队,“没有制度创新,就不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绵阳教育园区内,曾经相隔较远的绵阳实验中学和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成了邻居。绵阳市教育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兰继坤介绍,占地6800多亩的教育园区将规划入驻10余所学校,普通教育区、职业教育区、高等教育区、民办教育聚集区、校企合作区、大学生创业区等将落户于此。
  人才聚集之地,也是科技创新之源。可以预见,创新的种子将一次次在这里萌发,为科技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