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的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下马龙村牧民泽旺仁真,从去年开始养成一个习惯:每天一早喝完酥油茶,把牛群赶出圈门后,就把心爱的宝贝——太阳能便携式数字电视机装到马背上。“看了康巴卫视的《快乐汉藏语》节目,不仅添了乐趣,我的汉语也比以前说得好多了。”
这是我省藏区牧民生产生活发生改变的一个缩影。2011年,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向四川藏区牧民群众赠送4万台太阳能便携式数字电视机,让牧民单调乏味的远牧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近年来,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等中央宣传文化单位持续关注和帮扶我省藏区发展,从资金、设备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切实提高了我省藏区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
“马背电视”带来丰富精神食粮
2011年对我省藏区定居牧民来说有着特殊意义。这一年,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共同筹资,先后为我省藏区定居牧民赠送了4万台太阳能便携式数字电视机,让广大牧民彻底告别了过去放牧时“白天晒太阳,晚上数星星”的单调生活。
近年来,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让藏区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然而,由于地理环境、流动放牧等特点,藏区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201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第三次来川视察,当了解到我省正在实施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时,他指示,要为四川藏区牧民量身定做可以放在马背上的移动数字电视机。2011年春节前夕,由中宣部与国家广电总局共同筹资7400万元、向四川藏区赠送的2万台电视机全部送到藏区牧民手中。这批 “马背电视”性能优良,收视效果好,且便于携带,受到了广大牧民用户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誉。
“党和政府给我们做的好事一桩接一桩!放牧生活再也不会感到无聊了,也不用担心跟不上外面变化了。”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马背电视”的第一批受益者、炉霍县牧民泽仁翁登专门给李长春写信表示感谢。
同年,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又为我省藏区赠送了2万台“马背电视”。电视机成为藏区牧民群众了解外面世界的“千里眼”、“顺风耳”,为广大牧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也成为密切党和牧民群众关系的“情感连心桥”。
对口帮扶促进甘孜广电发展
2006年,国务院确定国家广电总局对口帮扶甘孜州。6年来,国家广电总局情系甘孜高原,心系藏族同胞,先后组成26个工作组深入甘孜州农牧区,调研指导帮扶工作。通过广电三大工程、资金、设备以及人才培养等帮扶工作,大力扶持甘孜州广电事业发展;以修建安全饮水工程、捐资助学等形式,加大民生帮扶力度。截至2011年,扶贫资金总额达4.159亿元,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由于历史、自然等多种因素影响,长期以来甘孜州广大农牧区“看不到、听不到,看不懂、听不懂”广播影视的问题十分突出。国家广电总局对口帮扶甘孜州以来,通过大力实施藏区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和村村通工程,发放村村通直播卫星接收设备164921套、太阳能便携式直播卫星接收设备22788套。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从帮扶前的60%、55%分别提高到了88.73%、88.12%,有效解决了甘孜州大多数农牧民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一手抓广电硬件设施建设,一手抓广电人才培养。6年来,国家广电总局为甘孜州培养各类广电人才580余人次,有效缓解了甘孜州广播影视事业人才缺乏的矛盾。今年,国家广电总局进一步加大对甘孜州广电人才的培训力度,将为甘孜州举办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技术维护、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摄像业务3个培训班,还协调甘孜州与中国传媒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5年内将为甘孜州培养大量广电传媒专业技术人才。
在扶持甘孜州广电事业的同时,国家广电总局还大力开展民生帮扶。仅2007至2008年,就安排广电扶贫救灾资金1060万元,其中500万元用于甘孜州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安全饮水工程,彻底结束了1542户6155名农牧民长期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的历史,同时也解决了3.3万多头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增有效农田灌溉面积2820亩,切实改善了当地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记者 刘淼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