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凉山州木里县邮递员王顺友
□任鸿 本报记者 江芸涵
“父亲前天还在送信,昨天赶去贵州作报告了。”9月5日,王银海告诉记者,按照县里的规定,在马班邮政行走20多年,年近50岁的王顺友早可以退休了,但这名“超龄”邮递员却割舍不下这份工作。
如今,凉山州木里县的交通发展了,马班邮路只剩下了三四条。邮局考虑到王顺友的身体状况,将他安排到通公路的李子坪乡送信,工作闲下来,他又开始谋划带领乡亲致富的事。王顺友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家都非常高兴,那天,他喝起小酒,唱起山歌,说一定要将乡亲们渴望致富的心声传出去。
深山中撑起“移动邮局”
28年前,20岁的王顺友从父亲手中接过马缰绳,开始了他的“马班人”生涯。在往返数百公里的投递路上,他既要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雪岭,又要穿越闷热难耐的雅砻江河谷地带,还要横穿野兽出没的原始森林。
由于木里县地处险峻的深山,沿途除了乡政府、学校和卫生所,只有散落的民居,人迹罕至。王顺友穿着邮政制服、牵着骡马默默行走的身影,让乡亲们翘首以盼。乡里没有邮局,王顺友和他的骡马便成了大家的“移动邮局”。
一封封家书、一份份报纸杂志,还有孩子们的录取通知书、县里乡里的政策通知……28年,行走近30万公里,投递数十万件邮件,王顺友的脚印连成了木里深山的“信息生命线”。
百姓和邮件永远是第一位
在王顺友眼中,百姓和邮件永远是第一位的。为了能及时送达邮件,他日夜兼程,困了累了就蜷缩在山洞、树林或露天雪地上休息,饿了渴了就啃几口糌粑面,喝几口山泉水甚至吃几块冰,即使身负伤病也从未停下前行的脚步。
作为邮递员,王顺友的工作目标即是将邮件送达,可在深山中坚守这个目标却并不容易。为保护邮包,王顺友曾纵身跳入齐腰深的江水,也曾与野兽、抢匪搏斗,好几次差点丢了性命,身材瘦小的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王大胆”。木里县曾经遭遇百年罕见的暴雨和泥石流,路被冲毁了,桥也被洪水卷走了,王顺友却“如约而至”。乡亲们看见他满身稀泥,蹭破皮的腿上还渗着血,当大家从王顺友手中接过干净无损的邮件时,无不为之感动。
从青年走到壮年。28年来,王顺友用坚守诠释着“马班人”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