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次级突破,力争4年后经济总量翻一番——
□本报记者 文铭权
3月29日,眉山市行政许可审批代办服务中心、“一费制”缴费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等3个“中心”同时挂牌,从机制上解决“中梗阻”,打破“玻璃门”、“弹簧门”,让企业一门心思抓发展。
前不久,眉山在北京举行“中央企业和全国民营企业走进四川眉山”投资说明会,118家中央企业和重点民营企业参会,现场签约36个项目,涉及投资234.3亿元;3月25日,青神竹编产业工人“千人培训”开班;28日,眉山举行岷江、天府仁寿等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推介会……
阳春三月,眉山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今年1-2月,眉山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6.84亿元,同比增长37.9%,增速居全省第二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1.8%,顺利实现开门红。
快马加鞭重塑经济版图
1月22日,眉山召开500多人参会的全市经济暨城镇化工作会,市委书记李静、市长宋朝华率队到成都现场参观学习。3月15日,全市工业工作会召开,李静率工业园区负责人和区县主要领导前往成都、乐山,向两位“老大哥”学习工业和园区发展经验。“新津新材料产业功能区、乐山高新区打造区位优势,发展高端产品,拓展完备产业链等做法值得学习。”谈及参观感受,眉山经开新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顾贵鹏坦承差距大。
眉山最大的优势,就是成都区位,但这个优势并非一成不变。“成自泸赤高速建成通车后,眉山距离成都近了,但自贡、泸州等川南城市同样近了。优势和劣势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从李静的话中,可以读出强烈的危机意识。“要确保在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中不掉队、不落后,唯一的选择就是跨越发展!”李静在市政协会上对市情的再认识、再分析,引起强烈反响。
加速翻番,提质增效。眉山市委在2012年经济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经过科学论证,提出“三四五翻番”新目标,进入全省经济强市行列。即:地方公共财政收入,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3、4、5年翻一番。到2017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超过140亿元;GDP超过1600亿元,冲刺18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4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95万元、1.65万元。
对于建区设市仅16年的眉山,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以GDP为例,该市去年增速名列全省第二,达14.5%,但总量也才775亿元。
为实现目标,眉山提出,打造“区县竞相发展、城市提升首位、园区重点突破、乡镇夯实基础”四大板块,力求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民营经济、对外开放合作、城乡统筹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五大方面取得重点突破,重塑眉山经济新版图。“目标看起来很高,但是通过努力起跳,也能摸得着。”东坡区委书记李明舟表示,未来5年内,该区将实现在全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排位中上升5位,跻身全省20强。
“同频共振”聚力追赶跨越
今年,眉山产业转型升级好戏连台:2月26日,集中开工德恩机械20万吨铸造及机械生产等第一批重点项目48个,总投资33.03亿元;4月初,国内100位机械行业精英将来眉山“青神论剑”;4月下旬,投资10亿元、年产3000吨的瑞能多晶硅项目二期工程将竣工投产……
眉山聚力打造化工、机械装备两个600亿元产业,农产品加工1个500亿元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建材、电子信息等3个300亿元产业,确保2017年工业化率达到75%,工业集中度达到66%。
该市还确定今年为“项目会战年”和“项目竣工年”,力争全年完成投资750亿元以上,要求“每两月新开工项目不低于50个,每两月竣工项目不低于65个”,每个区县、园区、新区都绷紧了“弦”。“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责任”。眉山将任务项目化、具体化、指标化,实施产业项目建设、招大引强、园区建设、城镇建设、综合交通建设、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乡镇规划等“七大会战”,集中精力谋翻番。
3月23日一大早,彭山县牧马镇党委书记王太勇就往市会议中心赶,参加为期4天的“乡镇规划大会战”专题培训班,听同济大学等有关专家讲授乡镇发展规划。“回去后,我们更有信心甩开膀子干了!”王太勇说。“每个乡镇都急吼吼地动起来!”仁寿县北斗镇党委书记吴洪波说,按照规划,5年后北斗镇场镇面积将达到3平方公里,场镇人口3万人。
在次级突破路上,眉山快马加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