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血与火的战争史,一部民族精神的熔铸史。
14年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华儿女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一个个刻进历史丰碑的名字,是中华民族的永恒灯塔,是托举国家前行的巍巍脊梁。
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孕育出怎样的伟大抗战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从峥嵘岁月走来,这座精神长城永远屹立不倒。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以弱胜强的雄浑史诗”
8月27日,黑龙江省档案馆最新披露的一卷档案,确认了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牺牲的确切时间地点。
毛瑟手枪、柯尔特手枪、笔记本和表……就义时随身携带的物品,将人们的思绪带至85年前:弹尽粮绝时刻,这位铁血将军与敌人顽强战斗至最后一息;殉国的身躯被剖开,胃中那团无法消解的草絮,比任何呐喊更加灼烫。
不屈的抗争,凝结着一个民族面对侵略奋起反抗的顽强意志,蕴藏着一个民族浴火重生的精神密码。
这是家国血脉,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把我埋在大路边,我要看着孩子们回来。”秋日北京,当阳光洒在邓玉芬雕塑上,人们仍能感受这位英雄母亲永恒的守望。
抗战爆发后,邓玉芬先后把丈夫和5个儿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为抗战献出了生命。
民族危亡之际,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拍打着每名中华儿女的心扉,激荡着穿越时空的回响。
这是浴血丰碑,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1934年11月,抗日英雄吉鸿昌英勇就义前,用树枝在雪地上写下这首诗。
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无数中华儿女用生命与热血,做出坚定无悔的选择:
全面抗战爆发后,川军40余万人先后奔赴抗战前线,26万余人埋骨他乡;
东北抗日联军在鼎盛时期有3万余人,至1940年仅剩不足2000人;
…………
这是烽火战歌,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1943年3月,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82名战士奋勇阻击!用刺刀、用枪托、用铁锹、甚至用牙齿,战斗从拂晓打到黄昏,打到生命最后一刻。
何谓英雄?是面对强敌的亮剑,是寸土不让的血性,是短兵相接的勇猛,是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这是信仰炬火,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一定能战胜敌人!”近日,百岁抗战老兵李登月入选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信脚下的土地,信头顶的红星,纵使目睹战友一个个牺牲,正义必胜的信念始终支撑着他闯过硝烟。
华北平原上,一个庄户人家曾写下这样一副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横批是“抗战到底”。这是中华儿女同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怒吼,是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宣言。
山河为证,薪火长传。
那些岁月已走进历史深处,但伟大抗战精神永远传承下来,闪耀在罗布泊横空出世的一声巨响里、闪耀在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的背影中、闪耀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以弱胜强的雄浑史诗,显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
“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
不足80平方厘米的墙壁上,密布着94个弹孔——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内,一张老照片诉说着战役的壮烈。
战士们身绑手榴弹冲入敌阵,在巷战肉搏中绝地反击,浴血奋战中,以“血肉长城”击溃“钢铁洪流”,精神的力量昭然可见。
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
回望新中国成立初期,10多万名筑路军民克服天险阻隔、物资匮乏,靠着简陋的工具创造了川藏、青藏公路通车的奇迹。
为改变缺水困境,林州儿女上太行,10年间削平1250座山头,建成1500多公里的红旗渠。
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是精神的托举、是力量的支撑。
当前,我们仍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荆棘坎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
把伟大精神转化为战胜风险挑战的战略主动——
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将正式启动。
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迈出新步伐,凸显“下先手棋、打主动仗”的重要意义。
曾经,日军铁蹄肆意践踏,“亡国论”乌云压城,“速胜论”盲目乐观。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窑洞中奋笔写下《论持久战》,照亮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征途。
今天,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解决好国内重大问题,同样离不开科学的战略擘画。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确保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的一系列判断和决策,让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把伟大精神转化为战胜风险挑战的非凡勇气——
“那就打一个大仗,给敌人来个总破袭,打出中国人的勇气!”85年前,百团大战让世界听见了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怒吼。
曾经千疮百孔的国家,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英雄凯歌犹在耳畔。
当今世界,“战场”一直有,“战役”始终在。面对风雨挑战,依然需要那份敢打敢拼、永不言败的精神力量:
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在激流险滩中奋楫向前,争取更多话语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敢战深水区、能闯无人区;在科技创新的战场上,要用勇气和智慧冲破“卡脖子”……以一往无前的勇毅,向最难之处攻坚。
把伟大精神转化为战胜风险挑战的强大定力——
河北省阜平县,昔日晋察冀根据地的首府,一场新的“战役”正在打响。
烽火岁月,这里掀起了生产建设的热潮,开荒种粮,为抗战胜利积蓄力量。
振兴路上,土坯房变为生态民宿群,荒山成了现代化果园,一批批党员干部征衣未解再跨鞍,为新的使命接续奋斗。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应对外部极限施压……路要一步一步走,“仗”要一个一个打。
从战火中走来,历史深刻昭示:生存发展的确定性,从不源于外部环境,而依赖于内核的稳定。
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情,这是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坚实底气,也是对抗战胜利的最好铭记。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
白洋淀畔,雁翎大街穿过城市,“未来之城”拔节生长。
曾经,雁翎队在这里书写水上抗战传奇。从革命老区到雄安新区,薪火相传,热土新生。
精神所在,力量所在;血脉所系,动力所系。
开启新程,宏伟蓝图已然绘就:“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这是对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所有先烈、对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献出生命的所有英灵的最好告慰。”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号召,催人奋进。
新征程上,我们赓续伟大精神,奋进步伐更加铿锵。
山西阳泉,狮脑山顶。细雨拂去百团大战革命烈士名录墙上的尘埃。
陈五、周三、王毛孩、常小道孩……这也许并非是他们真实的名字,但他们的英魂被历史铭记。
“滚烫的记忆永远铭刻,激励着我们前进。”留言簿上,一名参观者这样写道。
这是精神的接力,更是奋斗的宣言。
望太行山深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左权段建成通车,产业致富、老区振兴的“发展动脉”进一步畅通;看白山黑水,全球运营商最大单集群智算中心运行正酣,老工业基地乘“数”而上……一片片热土上,英烈的精神唤起更多的奋斗与坚守,化作长风破浪的力量。
新征程上,我们实干笃行,发展道路更加宽广。
“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蓄势谋篇。
“适应形势变化,把握战略重点”“要前瞻性把握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因势利导对经济布局进行调整优化”“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党中央为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把脉定向。
一个五年接着一个五年,阶段性部署渐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砥砺而行。
制造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一系列强国建设目标,激起万千豪情。
这是日新月异的中国:经济总量跨过130万亿元,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新三样”崛起,人形机器人领跑全球,是基础雄厚的“世界工厂”,也是商机无限的“世界市场”。
这是昂扬奋进的中国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半个世纪聚焦超导研究的赵忠贤,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校长妈妈”张桂梅……新时代英才辈出,红色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擎起民族的梦想和希望。
“80年前引领胜利的勇敢、团结、坚韧精神,至今仍指引着中国的民族复兴之路。回望历史,中国有充分理由自豪。精神力量至关重要。”巴西媒体刊文称。
“曹旭桂、刘毅”,今年清明节前夕,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内,英烈碑上新增补刻两个名字。
岁月无声,丰碑为证。这个从苦难中崛起的国家,从未忘记那些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身影。
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我们必将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告慰先烈——这盛世,如你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