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邓川 彭州龙门山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国坪村党支部书记,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先进个人。
站在玉兔山最高峰,彭州龙门山镇尽收眼底。奔流而过的湔江,天然地成为村庄的分界:一侧是“西部第一村”宝山村,一侧是“国家级贫困村”国坪村。
2009年4月,国坪村公推直选村支书,一席“不再眼巴巴干望对岸”的胸臆直抒,让邓川高票当选。“70后”、“空降”、书生气质、富有远见,带着这些标签,邓川在震后的国坪村施展身手。
2010年2月换届选举,他再次全票当选。他说:“承诺一日不兑现,一日不回城。”
百姓说:“希望他永远留下来。”
为了人生价值而竞选
40万元做一个20年的村庄规划,值不值?邓川履职的第一把火,引起巨大争议。
致富,还是致富。村民对新任村支书的要求,如此集中具体。
国坪村是纯农业村,林地多、耕地少,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多元。村民自嘲为“国贫村”——“国家级贫困村”。
2009年4月,彭州筛选出一批类似村庄,面向全市公推直选村支部书记。邓川“空降”而来,参与“竞选”国坪村支书。
邓川站在演讲台上:“国坪村迎来转型机遇,千载难逢。”厦门援建的桥梁、公路,打通了出村通道,由此揭开国坪村久藏深闺的旅游资源。他还描绘了一幅图景:春看花满枝头,夏度炎炎酷暑,秋尝百味鲜果,冬泡温泉赏雪。
邓川家境殷实,但他说:“人活在世上的价值,最终不体现在自己身上,而是别人那里。”国坪村民信任地把票投给了这个外地人。
40万元做一个20年的村庄规划,值不值?邓川履职的第一把火,引起巨大争议。2009年5月,围绕旅游产业如何发展,村上开了7次议事会。
每次开会,关键词几乎都是“否定”。第一次,否定传统种养殖的道路,第二次,否定户户农家乐的方案……一步步,村民意识到,深处大山,眼光不够长远,思路比较狭隘,没有规划还真不行。
钱从哪里来?做村庄规划,一般需要八九十万元。经过协调,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给出“五折”支持,郫县国土局、房管局等对口扶贫单位,爽快答应承担这笔费用。
这件事,给邓川两个启示:国坪村穷在观念,村民最担心的是财务。他坦诚地说:“村上没有我的亲戚朋友,我不会偏袒任何人,我的家庭条件,比村上绝大多数要好,绝不用村上一分钱。”
打破传统令村民感动
“邓书记不要怕,1300多国坪人在你身后,给你扎起。”村民的这句话令邓川落泪。
国坪村默默无闻,找到投资者自然是第二步棋。邓川与成都市下派的驻村干部罗伟,策划了首届板房亲水啤酒节。
媒体蜂拥而至,国坪村成功地营销了自己,众多投资公司前来考察。打造龙门山“香草浴吧”的规划,不久也成功出台。
只是邓川没有料到,两步之后,每走一步,都需打破村民的传统观念。村上引进了一批高山核桃苗,按一亩地种45株苗,挂果后保守收入都有3000元钱。但村民怕卖不到钱,不愿承担风险。最后只好村上垫资,等村民丰收了再还。
2009年7月,村上从安徽购买了19个品种的香草幼苗,计划搞20亩示范园。苗木都要到了,很多村民不愿意流转土地试种,令邓川非常沮丧。他安静地思考了一两天,又一家一家地做工作,“靠诚意游说,靠旅游前景打动。”
试种效果,没有辜负村民。2010年5月,熏衣草等绽放田间,规划中东方“普罗旺斯”的浪漫似乎近在眼前。
试种成功,引来更多投资公司关注。但村民利益、集体利益、资本利益的角逐,险些使国坪村走弯路。
起初,该村与四川民众公司合作开发旅游,后来又有一家企业介入,试图与民众成立合资公司。“一下方向就偏了,淡化旅游,苗头转向地产开发。”邓川说,此事令他倍感焦虑,后者根本无法兼顾村民的长期利益,背离了旅游富民的初衷。
那是他在国坪村最黯淡的一段时间。香草长势喜人,旅游投资不见动静,一边要与投资商斡旋谈判,一边要应对村民的各种猜疑。
“夹在中间,左右为难。”邓川说,他干脆召开议事会,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和盘托出。村民义愤填膺地说:“邓书记不要怕,1300多国坪人在你身后,给你扎起。”后来,邓川时常回味这句话,这是一句令他当场落泪的话。
2010年10月,国坪村与四川民众公司理顺了关系,双方共同成立 “国坪天下”公司,其中,村民占30%股份,村集体占19%股份。
聚民心不言退路
经过两年多的积淀,国坪村的集体经济,有望大放异彩。
国坪村的林地,集中在玉兔山,未来的旅游开发,也要围绕那座山。
邓川提出修一条路,直通山顶,开始有人笑他“痴人说梦”。据测算修一公里路投入要200万元,而从成都市交委争取的扶持项目资金仅有50万元。
邓川邀请熟悉地形的老年人和土专家,制定距离最短、最安全的线路。村上租来挖掘机,村民投工投劳。设计路线尽量绕开村民的林地,但有些路段不得不从中穿过。多数村民大度地舍弃自身利益,“修路是造福整个村子,谁不让修,过来跟大家辩论。”
修盘山路的两个月,是邓川最辛苦又最快乐的两个月。“大家劲往一起使,见证了团结的力量。”毛坯路修好后,邓川专门邀请村上的长者,乘车抵达山顶。
经过两年多的积淀,国坪村的集体经济,有望大放异彩。
“发展旅游,不能急于求成。”邓川谨慎地说,国坪村的旅游规划近期即将出台,这将是一次白纸作画之旅,事关国坪村的未来,唯求精益求精,没有退路可言。
采访手记
灾区是锤炼干部的熔炉
邓川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家境富裕,几年前就开上了陆虎,如今仍旧开着这辆车,出没于国坪村,却少有人异议。因为油钱自己付、饭钱自己付,他工作为了国坪村,却承诺不从村上领一分钱。
为了理想、梦想等价值追求,而投身灾区的人,邓川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邓川在国坪村的两年,绝非一帆风顺,他也有过彷徨,有过困惑,有过软弱,但是不曾言放弃。他用真心与实干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地震灾区的变化,有目共睹。在这样特殊的大熔炉中,基层干部锤炼成钢。他们在严峻考验的环境中成长,在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历练中成熟,他们不仅提升了工作能力,还升华了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