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从悲壮走向豪迈_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特别报道 > 精彩评论

汶川地震灾区两年巨变如何“炼”成

时间 2011-04-28 来源 新华网
[ 字号大小:]

  两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伤痛:山崩地裂,房倒屋塌,家园尽毁,痛失亲人……汶川大地震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的地震灾害。
  两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运筹帷幄,灾区干部群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兄弟省区市倾情援建,展开了一场同样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重整山河、重建家园的伟大再造工程。
  两年时间的呕心沥血,7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今天,那些曾经满目疮痍、灾难深重的灾区大地,已经脱胎换骨变成什么模样呢?
  两年前的6月5日,胡锦涛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以“举全国之力”加快灾后恢复重建。5天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确定粤、苏、沪、浙、京、辽等19个省市立即组织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
  5月12日将是汶川灾区对口援建工作“基本完成”的最后期限,如何将19个省市兄弟般相助的巨大精神财富转化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制度财富,亟待总结和思考。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两年了。”杨伯说,现在总结的话,他的人生以5·12汶川大地震为界分两大部分:在此之前他开吊车;之后与消防结缘,开消防车,成为一名“编外”的消防战士,参与灭火和施救。
  映秀灾后重建完工在即。杨伯和家人合计着,“震中饭店”到时要重新开张。
  汶川大地震两周年,坚强的汶川人逐渐走出地震阴影,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在地震刚刚袭来时,有些断言,灾区至少需要30年才能恢复到地震之前的水平,但我们现在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就打破了这种断言,许多极重灾区无论居住条件,公共设施建设,交通通讯,环境生态都实现了一个巨大的跨越,许多灾区的同志自己评价说,我们至少比以前进步了20年。
  这一切,也只有在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做到,这进一步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样一个真理。首先,我们有一个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我们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已经积累一雄厚的经济实力;第三,我们有十三亿万众一心团结奋进的中国人民,就任何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