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从悲壮走向豪迈_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特别报道 > 精彩评论

新华时评:有一种奉献叫“援建”

时间 2011-05-12 来源 新华网
[ 字号大小:]

  汶川地震灾区从“山河破碎”到“面貌一新”,三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这是10万援建大军用无私奉献树起的又一座丰碑,必将被灾区乃至全国人民永远铭记。
  在党中央“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加快灾区恢复重建”的号令下,19个援建省市以最快速度启动实施重建项目,优先恢复重建住房、学校、医院等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工程,真心关爱,不讲条件,在项目、资金方面优先考虑。按照和谐援建、科学援建、务实援建的要求,派出精兵强将投入艰苦卓绝的重建之中,为灾区重生奠定坚实基础,使社会主义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势得到集中体现。
  这是援建者爱的升华。在援建者眼里,只有工期没有假期,只有胜利没有名利。正是这种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才生发出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援建故事:山东援建干部崔学选“牺牲我一人、换来万家乐”,把生命献给北川;江苏江阴援建者把名字绣上工作服以便遇难时好识别……他们不辱使命,争创一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用“白加黑、五加二、三班倒”的工作模式,书写着对灾区人民的奉献与真情,放射出感天动地的人性光辉。
  “援建精神”是对抗震救灾精神的传承和升华。“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科学理性、开放透明”的抗震救灾精神,凝聚国人,催人奋进。凝聚着奉献、和谐、科学、务实、创新、感恩的“援建精神”,再一次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精神的内在魅力。它将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起来,以全世界惊叹的中华民族合力,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援建精神”将成为中华民族新的精神财富,不仅激励灾区人民勇踏新征程,也必将为中国人民继续前行提供新的精神动力。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